融媒体管理平台 | 点击收藏 | 设为主页
首 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收获2022】2022年学校科技工作十大进展

  来源: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2-12-16 13:04:01         

编者按:2022年,全校上下牢牢扭住“两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关键”的总体工作思路,推动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近期,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开设“收获2022”专栏,展示学校一年来在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凝聚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陕西师大人为谱写学校事业崭新篇章不懈奋斗。


2022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就如何找准问题、精准发力、实现突破,作了精心部署,对科技项目、奖项、平台以及科普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具体安排。一年来,学校充分调动全校科技工作者积极性,紧密围绕2022年度学校科技工作要点,认真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多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在十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自然基金平稳回升,面上项目创造佳绩

本年度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105项,回归历史应有水平。其中,面上项目立项64项,创历史最佳成绩。

2.国家杰青重要突破,国家优青再获佳绩

化学化工学院杨鹏教授申报的“生物大分子可控聚集与界面粘附”项目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我校自主培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化学化工学院王长号教授申报的“核酸催化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华教授申报的“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新器件”项目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3.重点研发立项翻番,重大创新再攀新高

本年度我校共获批各类项目总资助经费预计突破750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获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项,总经费3500余万元;首次获批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重大课题2项,总经费3425万元。

4.科研经费刷新纪录,首度突破两亿大关

本年度科技工作科研经费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其中,纵向经费1.88亿元,横向经费入账0.38亿元,合计2.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6.47%,创历史最佳水平。

5.重视科技奖励申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化学化工学院房喻院士团队以“毒品薄膜荧光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便携式探测装备”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赵志良教授团队和化学化工学院杨鹏教授团队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我校作为主持单位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作为参与单位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我校作为主持单位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23项,含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

房喻院士团队薄膜荧光传感器探测装备

6.主动服务国家需求,成果转化再上台阶

唐三一教授生物数学团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在疫情防控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学校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年共签署37项转化协议,转化金额1340万元,其中“档案保护科技”和“人抗体制备专利和重组功能酶”两项重大技术均已成功转化500万元。

李玉虎教授团队转化成果环保型档案耐久收藏盒与普通档案盒防火效果对比

7.持续产出重大成果,新兴技术引领科技

化学化工学院房喻院士团队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入选IUPAC 2022化学十大新兴技术。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郑海荣和张正龙教授团队在纳米光学和稀土发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潘明虎教授团队在拓扑量子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

我校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纳米光学团队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封面文章

8.夯实三级管理体系,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加强学校-学院-平台的三级管理体系,重点推进平台创新能力提升。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次性通过评估;陕西省基础学科(表界面化学)研究中心和先进钼化合物功能材料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

9.承办科学家主题展,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校科协承办了陕西省《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先后接待校内外50余家单位3000余人参观展览,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陕西巡展在我校启动

10.开展特色学术活动,助力学科团队发展

开展“学术活动月”活动,鼓励相关学院和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工作,集中组织了33场高端学术论坛。杜一宏、房喻、俞书宏、彭建兵、陈军、傅伯杰、朱蓓薇、谢明勇、单杨等多位院士及60余位高层次知名学者作相关学科领域前沿学术报告,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展望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有力助推理工科创新团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院士为食品学院师生作“学术活动月”报告

上一篇:《中国教育报》丨游旭群:培养教师数字能力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下一篇: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教育学院(部)院(部)长联席会在我校召开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师大首页 | 学校办公室 | 宣传部 | 红烛网 | 图书馆 | 为学网 | 后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