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持续推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是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党的作风是政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站位。一个政党具有什么样的作风,从根本上讲,是由这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将强化作风建设作为践行党的宗旨、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从本质上看,党的作风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共产党政党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人类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弱化党的作风建设,不仅会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将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在这方面苏联共产党具有惨痛的教训。因此从党的长期执政角度来看,必须始终不渝的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及时有效的化解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强化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发扬优秀传统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党的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所凝练出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牢牢坚守,不断发扬。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就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仅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更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把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更多力量。
强化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夯实执政之基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是否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关键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风,看人民群众是不是真心支持和拥护。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确保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形象赢得群众认同,打牢执政根基。
党的作风关系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成败。纵观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战略性地位,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性部署。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发展的任务越重,面临的挑战越多,就越要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只有不断强化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够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郑家昊,系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奇,系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