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99期 三版:专题报道 本期共4版

查看往期

青春飞扬,在多彩社团编织斑斓梦想

作者:学生记者 彭旭阳 贾梦真

2024-09-30 19:36:17

编者按:在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学校社团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点缀着师大学子的课余生活。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充分利用丰富资源,构建了多元化且富有特色的社团体系。据统计,目前我校由学生自主申请创立的社团共计80个。让我们一起走近我校多姿多彩的学生社团。


青春舞台,探索学校社团的魅力

“原来乒乓球也可以这么好玩!”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何金秩发出惊叹。今年春天,我校举办了“红烛闪耀,强师有我”社团文化节,共计70个学生社团参与展演纳新。深深吸引何金秩目光的,是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骄阳乒羽协会。“只有亲自尝试才知道用筷子夹乒乓球有多么困难,用力太大或太小都会让乒乓球脱落。”何金秩在体验后分享着他的经验。骄阳乒羽协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不懈地投身于乒乓球与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繁荣,在校内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乒羽比赛和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今年,骄阳乒羽协会入选2023-2024学年陕西高校“活力社团”TOP 100榜单,成为我校特色学生社团之一。


据近年学生社团年审及星级评定结果统计,我校学校社团共计80个,类别包括志愿公益类、兴趣爱好类、学术科技类、文化体育类、创新创业类、思想政治类等六大类。其中,成立于1985年的砚友书画社、成立于1987年的大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成立于1995年的大学生“挑战”科技协会,是我校具有悠久历史的代表性社团,其社团精神与文化传承至今。


参加完日前召开的新学期学生社团工作培训会,砚友书画社负责人、心理学院2022级张佳玉有感而发:“砚友书画社历经39载仍风华正茂,始终秉承‘为书不为生,修心不修利,养性不养名’的宗旨,以传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为己任,未来也将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团结奋斗。”


棋韵诗心,传承中华文化之美

金戈铁马扫千军,羽扇纶巾棋人生。我校弈林棋友社成立于2007年,以象棋和五子棋为主,围棋、军棋、跳棋、国际象棋等为辅,兼有魔方、数独、鲁班锁(孔明锁)等益智游戏。“以棋会友,悦己友人”,9月纳新活动中,弈林棋友社组织了文化展览、知识竞赛、残局挑战、休闲对弈等活动,共庆中秋佳节,献礼学校八十华诞。“看到许多热爱棋类的同学齐聚一堂,攀谈着,对弈着,欣享着,仿佛一切美好都被定格。”弈林棋友社副社长、哲学学院2022级赵世涵感慨道。一场棋局打开睿智思考的大门,越来越多的师大人正在行棋中学会三思慎行,在博弈中结交挚友棋手。


从对弈的“剑拔弩张”,到诗词的“吟咏性情”,棋韵与诗意相互辉映,交织出我校传统文化类社团绚烂的锦图。隶属于文学院的秦风诗社,自2012年成立之日起,便矢志不渝地守护着古典诗词吟诵的薪火,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吟诵文化视为社团发展的根与魂,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联吟大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吟诵小课堂上,社团成员细细打磨每一句甚至每个字的声律起伏,品味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中华之声的悠扬。历时一年,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张莹完成了从“学员”到“师傅”的蜕变,在教完她的第一堂吟诵小课堂课程后分享道,“在教学过程中,我越发体会到一个人的吟诵或显单薄,众多同学齐心吟诵,共同沉浸在热爱中时,传统文化的氛围才愈发浓厚。”


近日,秦风诗社应邀参加以“文化黼国·丝路传情”为主题的2024年国庆节乾陵诗会,以声声吟诵之音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礼!”表演同学行礼。“咚咚咚”,随着鼓点和丝竹,《诗经·秦风·无衣》、《沁园春·雪》等经典篇目化作袅袅的吟诵声萦绕上空。同学们将戏腔与吟诵融合,表达了且将岁月赠山河、与国万里恒昌的祝福。“表演结束后观众反响热烈,甚至有诗词协会的工作人员专门来与我们交流,我深切感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千年之前,丝路连接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如今我们用吟诵展示着中华文明的风采,为新时代的文化丝路增光添彩。”秦风诗社社长陈华娜自豪地说。


追寻真理,奏响理论与实践之歌

近年来,校团委积极创新学习模式,依托大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与“挑战”科技协会两大旗舰社团,引领全校青年学子深入理论学习,扎实实践创新。


大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自1987年由一群热爱马克思主义的学生自发成立以来,便成为我校传承红色精神、共读马列经典的重要平台。历经30余载,社团规模日益壮大。在每两周一次的读书研讨会上,成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心得,碰撞思想,共同进步。在自主学习环节,大家静心思考,制作读报手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去年春夏之交,马列理论读书社生命科学学院分社的同学们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逐一参观了卧室、会议室和电报房等历史场景。“我们从历史的遗存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八路军战士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革命性。”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潘美辰回忆道。


此外,大学生“挑战”科技协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便成为全校学生科技创新的摇篮。在这里,科技爱好者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精益求精。从“创梦之星”宣讲到“科技逐梦”竞答,再到科技周报,近年来科协策划了多场对外交流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与汗水。“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探索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倾向和主题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来辅助文学研究,如何将抽象的文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表达。”社团成员、文学院2022级张心怡说。


社团,是激发生命热情的沃土、培育青春才华的田园,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闪耀,梦想的羽翼在这里追逐昂扬。希望每一位热衷于探索的学生都能在社团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与志趣相投的伙伴们一同挥洒热情,为大学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