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700期 十一版 本期共36版

查看往期

【教师教育篇】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书写教师教育“奋进史”

作者:

2024-10-10 18:21:38

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师范大学背靠高等教育、面向基础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枢纽,在教育强国伟大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扎根西部的师范大学,精准对接和服务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是陕西师范大学办学的逻辑起点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建校80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以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50余万人,其中近30万人服务于西部教育事业,70%以上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奋战在西部基础教育一线,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

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有力

学校目前20个师范专业中,有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5个专业通过第三级认证,12个专业通过第二级认证,为陕西乃至西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开展率先垂范。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不断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直接支撑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等教师教育基础文理学科不断发展。学校目前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师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11个教育学博士学位点和学校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与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3个教育博士学位点。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2007年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2018年师范生免费教育升级为师范生公费教育。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方位统筹规划,精心设计配套政策,按照“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五育并举,坚持标准引领、强化产出导向,坚持大类培养、强化通专融合”的原则,完善了“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课程体系,“反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造就大批“学识扎实、情怀深厚、灵魂高贵”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2007年至2024年,学校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8700余名。公费师范生招生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西部地区占70%,占国家招收公费师范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占本科招生总数的60%以上,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中比例最高。70%以上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回到西部生源省份,大多数已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骨干教师。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在本科层面,先后实施“2+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在研究生层面,学校先后实施“4+2”、“4+2+1”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公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和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2010年,学校积极实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基础教育一线,大力培养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2017—2023年,学校共招收教师教育类博士829名,专业方向包括学校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与教育、教育领导与管理。

目前,学校已形成“国家公费师范、国家优师计划师范、普通师范、地方委培师范”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生人数达到在校生总量的60%以上,为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基础教育提供多层次、高水平的教育人才支撑。

“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活动之2023年“一带一路”教师教育论坛

教师教育平台驱动创新

学校建设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中心、陕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研究平台,凝聚队伍,汇集智慧,以西部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为主方向,形成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立法等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的高端智库。2020年,学校以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为契机,发起建设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建立“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合作探索大学与政府共建模式,协同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等研究与实践。

2021年11月,陕西省教育厅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建设成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在此基础上,学校随即建设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院,作为学校二级实体科研机构,与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合署办公。2022年12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院更名为教师发展学院,为学校独立设置的二级实体教学单位,逐渐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职前职后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教育名师大家为主要任务,重点面向优秀教师、校园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开展学历提升和教育培训,针对一线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决策咨询和专业指导。

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丰硕

2008年至今,学校组织设立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专项课题300余项,获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42项;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9项,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82项。这是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们躬耕教坛、深耕科研结出的累累硕果,更是陕西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的生动实践。目前,以《中学教学参考》《西部教育报告》《当代教师教育》为代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学术期刊,凝聚西部教育学人智慧,持续为西部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声。

学校党委将“两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关键”作为新的发展阶段事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重要着力点。教师教育和学科建设两条主线双轨融合,整体推进,将引领学校事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新征程。

基础教育:“百校行”精准对接

自2021年至今,学校已开展三届服务对接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调研活动。每年由学校13位党委常委带队,专家学者、中青年教师、职能部门干部组成调研组,深入西部12省(市、自治区)和海南省调研,全面了解西部基础教育现状,精准对接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三区三州”地区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办学的需求。

从雪域高原到瀚海丛林,从省会城市到偏远村落,调研组走访了近200个教育行政部门,近450所中小幼学校,20余家企业,30余所高校,累计行程15万多公里,召开近400场座谈会,会见近1600位奋战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校友,发放和回收有效调研问卷20多万份。每到一地,调研组问需求、察实情、解难题,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师范生培养和服务基础教育的思路方法和实际举措,形成了对外和对内的系列理论成果,为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为学校进一步推动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高水平一流师范大学提供了鲜活支撑和科学指导,着力回答好教育强国师大何为。

服务对接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调研活动

教师教育:建设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

2020年12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了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13个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代表、18所师范院校代表出席大会,发布《西部教师教育振兴宣言》。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西部地区的教师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提升整个区域的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自成立以来,实施了教育博士专项计划,为提升西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队伍建设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举办了高水平学术论坛,为西部师范院校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召开教务处长联席会议,分享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验,探索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规律;通过举办课堂教学创新展示活动,引导高校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2023年至2024年,石河子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和曲靖师范学院陆续新增为联盟成员高校,进一步彰显联盟的集群优势和区域影响力。

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成立

边境教育:红烛点亮边境国门学校

2023年以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优势,组织师生赴云南、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区)边境县和海南三沙市永兴岛开展共建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交流实践活动;组织优秀学生党员与边境县国门学校小学生结成帮扶交流对子,在“红烛苗圃智慧教育学堂”云端平台“云学习”“云游览”“云书信”;举办4期边境县国门学校校长能力素养提升公益培训,覆盖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136个边境县的270多所国门学校;邀请边境国门学校师生来西安参加我校组织的“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

2023年11月,学校决定建设中国西部基础教育新型智库,内设边境边疆地区教育研究中心,面向边境边疆地区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加强校地合作,共同为边境边疆地区学校加快发展提供支持。今年6月,成立西部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边境国门学校发展联合体),举办西部基础教育教师发展论坛,发布《西部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边境国门学校发展联合体)宣言》。共同体(联合体)的成立,将有力促进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和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基点双重作用,在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化协同创新,构建大学-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基础教育领军人才。

西部基础教育教师发展论坛暨西部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边境国门学校发展联合体)成立大会

“一带一路”:做教育人文交流的先行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学校立足教师教育主责主业,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全面推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3年9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阿富汗时任总统卡尔扎伊的见证下,我校与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着力打造“1311丝绸之路教育人文交流工程”。2019年11月,学校出台了《“一带一路”驼铃计划实施方案》;2021年11月,学校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纳入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校际合作院校间的交流合作,搭建起一座座“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高架桥”,与俄罗斯、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78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力持续提升。

当前,陕西师范大学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新征程,以教师教育和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和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评价改革为关键,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陕西师范大学将持续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教育强国建设的实际需求,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找准新的发力点和结合点,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协同创新、智库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强,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贡献陕师力量,以新作为新担当谱写教师教育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