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701期 二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赓续八秩荣光 奋楫一流梦想 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续写陕西师大新辉煌 ——在陕西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作者:校长 游旭群

2024-11-25 22:57:14

尊敬的赵一德书记,赵刚省长,熊四皓副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八秩陕师,恰风华正茂;奋楫一流,再扬帆起航。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陕西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回顾学校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学校逐梦一流的光明前景。一直以来,教育部党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殷切关心学校事业发展。刚才,晓兵书记转达了怀进鹏部长对全校师生的问候,校庆前夕,怀进鹏部长、赵一德书记均就陕西师范大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值此欢庆时刻,我代表晓兵书记、代表学校,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校友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陕西师范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岁月如歌、征途如虹。8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艰苦创业、拼搏奋进的陕西师范大学来说,却是格外厚重。回望80年的办学历程,从筚路蓝缕的1944到高歌猛进的2024,跨越世纪的孜孜追求,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镌刻着强师报国的铿锵步伐。

——八秩陕师,肇始于教育救国的探索中。1944年,关中大地风雨飘摇,陕西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兴废存亡的严峻挑战,当此危急关头,陕西师范大学前身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迎着抗日烽火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省立师专学生地下党组织很快成立,进步青年积极投身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至此,红色闪亮了这所学校成长的第一抹底色,学校步入发展新的纪元。

——八秩陕师,发展于教育建国的砥砺中。1949年,伴随着西安解放,以省立师专为基础的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成立。1952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53年,陕西对师资的需求与日俱增,陕西师范学院应运而生。1960年,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办学层次发生根本性提升,自此成为一所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师范学府,学校实现发展新的飞跃。

——八秩陕师,突破于教育兴国的奋进中。1978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直属。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90年代,学校专业数量和规模稳步扩大。2002年,长安校区投入使用,学校办学条件、空间、规模大幅扩展。2003年,学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取得零的突破。2005年,跻身“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8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进入发展新的赛道。

——八秩陕师,跨越于教育强国的追求中。2013年,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学校与阿富汗喀布尔大学签署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随后牵头成立丝绸之路“三个国际联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投身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获批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牵头成立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服务西部教师教育协同发展。2022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正式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2024年,学校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居第62位,达到历史最好位次,学校迈入发展新的阶段。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抚今追昔,鉴往知来。陕西师范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从弱到强的历史缩影。8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弦歌不辍的根;80年来,始终秉承红烛精神,是学校薪火相传的魂;80年来,始终紧扣国家战略,是学校勇立潮头的本;80年来,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是学校接续向前的源。回首过往,从教育救国、教育建国到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我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道路。

——80年传承,我们闯出了一条“一心向党、不负初心”之路。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坚决扛起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红色根脉的责任,打造思政课程特色品牌,确保党建固本、思政铸魂。学校始终将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无论校址迁转还是校名变更,无论规模扩大还是层次提升,“师范”二字是学校最鲜明的烙印。80年栉风沐雨,我们在培育大国良师的征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本色不变、师范办学本位不移、立德树人本心不改。

——80年坚守,我们闯出了一条“在陕兴陕、与国同行”之路。学校始终将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立足办学优势和区位特点,积极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中的作用,毕业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90%公费师范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基础教育一线。服务国家,首先要服务好陕西,学校始终坚持把服务陕西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从先后举办陕南分校、绥德分院、宝鸡分校、汉中分校,为建构陕西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到恢复高考以来,面向陕西招生近10万人,其中60%毕业生扎根陕西,自2007年承担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以来,1万余名公费师范毕业生投身陕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再到新时代建设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刚刚公布的第九届人文社科奖中,学校20项成果获奖,占陕西获奖总数的一半。其中三分之二的一等奖在陕西师大,我们努力当好陕西教师教育引领者、文化兴陕排头兵。80年砥砺前行,我们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

——80年耕耘,我们闯出了一条“精神引领、作育栋梁”之路。学校始终坚持厚植精神沃土,以对国家、民族和教育事业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铸就了特有的“西部红烛精神”,彰显了一代代师大人教育报国的坚定志向,成为了“教育家精神”在陕西师大的生动演绎。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构筑了“两代师表”优秀群体,他们中有杏坛俊彦、学界翘楚、政界精英、商界骄子、军界将校,更有一大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终身扎根基层一线的教学骨干。他们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点亮了学校历史长河的璀璨星空,是我们80年办学的最大成就。

——80年攀登,我们闯出了一条“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之路。学校始终不改知难克难的勇气,一代代师大人筚路拓荒。建校之初没有宿舍,学生就在大礼堂用麦草打地铺,在经费极其紧张时,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长安校区,用辛勤和汗水奠定了今日陕西师大发展的坚实根基。学校始终不改聚沙成塔的决心,从专科起点、仅有5个科系,发展为拥有72个本科专业,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智慧和决心开创了当前陕西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今天的陕西师大,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连续10年位居西北高校首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青项目、优青项目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多项成果获教育部、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已经成为在西部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重镇。我们不会忘记,直面困难、劈波斩浪时的豪情壮志;我们不会忘记,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时的如磐决心,其中的每一份坚持、每一点努力,都应该被铭记和尊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学校发展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离不开教育部党组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兄弟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我们永远心怀感恩。在这庄严而光荣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每一位创业立校的前辈先贤,诚意致敬每一位拼搏奋进的校友,由衷礼赞每一位勤勉敬业的师生员工,八秩荣光属于每一位陕西师大人。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前辈先贤、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全体师生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以师范之力厚植教育强国之本,以高教之为夯实民族复兴之基,是对过往峥嵘岁月的最好致敬,是对不负时代使命的最强回应。党的二十大突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当前最突出的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可以说,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科技发展的先导,打造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众所周知,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基础教育师资重任,必须强化创新引领,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教育情怀深厚、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更好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征程催人奋进,培育大国良师使命在肩。站在建校80周年新起点,我们要牢记党中央、部党组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西师范大学新期许,坚决扛起陕西师范大学新使命新任务,从更加有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高度定位陕西师范大学的方位与坐标,从培育创新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使命中审视陕西师范大学的责任与担当。未来的陕西师范大学,必须是追求创新、敢于创新的沃土,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努力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推动者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矢志不移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而奋斗,奋力答好“教育强国、陕师何为”的必答题。

——面向未来,我们要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让办学的政治属性更加彰显。培养造就创新型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以“四有”好老师和“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学识扎实、情怀深厚、灵魂高贵”为人才培养理念,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做新时代挺膺担当奋斗者。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和规律,推动人才培养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技能向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全方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习实践等关键环节,培养更多创新型未来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要全面发挥数字化在教育变革中的重要引擎作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研,开发智能学伴、实施智能辅导、研发智能助教,构建数智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面向未来,我们要在着力推动教育公平中让办学的人民属性更加鲜明。中国教育的短板在西部,弥补短板的关键在教师。要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持续做好国家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探索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师范生培养体系,助力解决西部地区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职后教育体系,倾力打造西部创新型教师培训新样板,推动西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建强西部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高标准落实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和对口支援工作,推进区域内师范大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全力托举西部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提升。

——面向未来,我们要在推动研究范式变革中让办学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只有瞄准国家所需,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才能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之能。要深化以成果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改革,以一流大学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潜力、办学活力。要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个服务”,开展有组织科研,强化协同攻关,加大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力度,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程中展现陕西师大作为。要推动研究范式从阐释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引导广大教师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陕西师大智慧和力量。

——面向未来,服务国家要从服务陕西做起,我们要在深度融入陕西发展大局中让办学的成色更加厚重。扎根三秦大地、服务陕西发展,是学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诠释。要依托学校文史研究优势,加强周秦汉唐优秀传统文化和延安革命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服务文化强省建设。要高标准建设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全力打造教师教育高端智库,培养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助力教育强省建设。要精准对接“秦创原”建设,推动高效率成果转化、高质量科技供给,高位推进“三项改革”在我校落地落实,更加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大格局,进一步加强与中亚国家文化教育交流,不断深化与匈牙利塞格德大学交流合作,竭力服务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陕西师范大学的昨天灿若星辰,陕西师范大学的今天生机盎然,陕西师范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昂首迈进,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陕师贡献!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陕西师范大学的明天更加辉煌!祝福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所有陕西师大人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