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强、三重、三个‘一’”
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立足陕西、服务陕西,以“三强、三重、三个‘一’”扎实推进“双百工程”结对帮扶岚皋县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度、力度、深度和效度。
强组织,重交流,“一盘棋”统筹谋划全年工作。2024年,学校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写入年度工作要点,确定了拓宽支部“双联共建”平台、构建教育“双向共赴”通道、丰富文旅“双业共融”路径、稳固消费“双线共行”成效的“四位一体”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党委书记李晓兵、副校长杨祖培等学校党政领导多次赴岚皋县实地调研;召开现场工作推进会、校内工作对接会、专题工作部署会等研究部署定点帮扶工作,推进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项目落实落细;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列支资金设立8项“乡村振兴”专项课题,组织校内师生利用假期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为村民和群众干实事、出点子、解难题。
强优势,重参与,“一体化”协同推进教育帮扶。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龙头,积极构建“大教育”帮扶格局,通过“五个着力”帮助岚皋县教育发展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一是着力名校引领,组织附属小学与佐龙小学、陕西师大实验小学与四季镇麦溪小学结对共建,通过名师送教、云端课堂实现城乡学校间教学同频、培训同步;二是着力心理健康,组织心理学院专家团队面向岚皋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三是着力双向交流,组织专家在岚皋县当地中小学开展计算机、化学等学科科普讲座,邀请佐龙中学师生来校参观研学、开展健康筛查和科学运动体验活动;四是着力志愿服务,在佐龙镇建立美育实践育人基地,组织音乐学院“艺路乡伴”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团到佐龙镇开展留守儿童暑期艺术夏令营、乡村产业调研、沙滩音乐会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中外学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五是着力资助育人,通过学校教育基金会在岚皋县设立“何梁伯华——西部红烛希望奖”,面向15所基础教育学校35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还向四季镇22名新升学本科生、专科生发放“红烛励学基金”,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全覆盖的资助育人体系。
强效果,重持续,“一揽子”赋能旅游发展。学校紧扣岚皋县“旅游强县”战略,不断做好“旅游+民宿”“旅游+文化”“旅游+赛事”“旅游+消费”的“旅游+”文章。一是强化资金投入,保护生态资源、深挖红色资源,捐赠帮扶资金支持四季镇天坪村和美庭院建设示范点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新建人居环境整治垃圾集中收集站3个,支持佐龙镇建设“红色纪念馆”;二是强化专家指导,组织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专家团队赴当地把脉问诊,形成《岚皋县重点景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提升调研报告》,不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三是强化学院参与,组织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师生发挥专业优势,为岚皋县发展旅游产业增添文气、集聚人气;四是强化消费帮扶,依托工会教职工福利品采购活动和后勤服务集团“消费帮扶专柜”开展集中采买和日常展销,邀请岚皋县参加“陕西农特产品进高校巡回推广活动”,联合长安大学推出“长大师生暑期游岚皋免门票”活动,打通岚皋“土特产”和旅游产品进西安的绿色通道。2024年,学校申报的《登“皋”望远,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微课程入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2024年“感知中国”微课程名单,“登‘皋’望远——安康市汉滨区岚皋县”实践基地入选“感知中国”社会实践基地名单;学校在省级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连续第9年被评为“好”等次,派驻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第一书记杜炳志荣获省级考核“优秀”等次。
供稿:党委校长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