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了2024年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高等继续教育领域)培育建设名单,我校远程教育学院申报的学历继续教育“1+N3”创新模式与体系建设项目入选。该项目旨在通过创新的“1+N3”模式,即一个核心平台加多个专业方向的灵活组合,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项目将依托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远程教育技术,构建开放、灵活、高效的学习环境,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通讯员 仉天聪)
◎ 近日,我校教育学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获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标志着学部在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学校西部教育办学优势、服务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教育学部部长李森教授担任基地主任。长期以来,研究团队立足西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聚焦课程与教学领域,通过大规模田野调查和跨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围绕“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政策、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向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为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通讯员 赵丹)
◎ 3月8日,由我校文学院、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守根铸魂、明心悟道”文化论坛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举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专家学者与文化媒体参加。我校副校长李秉忠致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关中·黄河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勇超,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助理王栋,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占邦等在会上发言。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提出“融、翻、用、借、移、寻、合”七种非遗现代性转化路径。中山大学宋俊华教授探讨了关中文化生态保护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结合,强调城乡文化传承的融合。我校袁祖社教授提出在数智时代的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传统与现代范式变革中新问题,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一致的文化建设的新路径。(通讯员 岳湘凡 王耀国)
◎ 近日,2024年度“陕西高校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经评选委员会严格评定,我校报送的11件参评作品获奖。其中,消息《匠心修复,82年前烈士手握照片恢复“容颜”》《陕师大研究团队揭示朱鹮新性染色体演化的独特性》,通讯《陕西师范大学奏响西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最强音》《薪火相传 接力奉献边疆教育》,新闻专栏《文化师大》,报纸版面《陕西师大报》总第699期04版杏园副刊等6件作品获特等奖;通讯《双向奔赴 共筑国门教育梦》《“西部红烛”熠熠发光》获一等奖;通讯《700期深情守望 700期全新启航》,新闻专栏《镜头 | 师大青年》,报纸版面《陕西师大报》总第700期35版杏园副刊等3件作品获二等奖。(记者 周健)
◎ 3月4日是第11个“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陕西省体育与健康学会、我校运动健康与营养研究团队聚焦儿童肥胖与认知发展,走进各地学校开展“世界肥胖日,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积极构筑早期肥胖干预防线。活动期间,体育学院教授张婧、副教授王棣、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施琳带领团队成员先后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西安市第一保育院、莲湖区远东保育院、莲湖区第七幼儿园、莲湖区远东实验幼儿园、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第二幼儿园,通过开展科普课堂、沉浸式互动体验、体适能游戏、认知大比拼等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助力“家园共育”,培养儿童健康生活习惯。(通讯员 张媚)
◎ 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我校举办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全校女性师生送上节日的美好祝福。3月7日下午,校工会(妇委会)在长安、雁塔两校区组织开展女教职工阳光校园健步走活动,吸引了来自校内各单位的1600余名女教职工共同参与,以健康快乐的方式庆祝节日。3月6日下午,校医院邀请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知名妇产科专家张文杰教授来校开展女性健康科普讲座;3月7日上午,校医院妇科、内科组成医护团队,在长安校区阳光苑广场为女性师生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同时,校医院在两校区开展女性师生优惠诊疗活动,为大家送上温馨的节日礼物。(通讯员 荀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