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一个校园走向另一个校园,是讲台之上与之下的位置改变,更是身份与心态的转变。经历实践磨炼,不忘“红烛”初心,当初为人师的师大学子遇见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会体悟到成长还是彷徨?会留下感动而或遗憾?让我们聚焦“第一次”当老师的师大学子,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曹亚敏:玉壶存冰心,表里俱澄澈
实习结束已有四个月,而我却久久难以忘怀。在陕西师大万科中学的短暂实习中,学生们给了我惊喜和收获,让我对未来的教师生涯有了更多热情与期待。
初次听课,我就被班里同学热情好学的态度所打动,这让我更快地融入到初一五班的大家庭中。在所有讲过的课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太丘与友期行》,在这堂课上,同学们在读中思、在思中学,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文中“元方”的心情,很好地克服了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的难点。
课堂外,我和孩子们一起出操、做黑板报、排练节目……在相处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那颗真诚而热烈、感恩且澄澈的心。当他们知道我实习结束就要离开时,在课间会更加频繁地找我聊天、分享喜欢的文学作品、诉说成长的烦恼和压力、表达对我的不舍……我知道,孩子们已经真心地把我当做老师、当成他们的好朋友了。
这些孩子是我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批学生,也是我从学子转变为教师的见证者。他们包容着我的紧张和焦虑,给予我真诚的力量,让我更加坚定地从事教育工作。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实习经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未来我将回到我的家乡,当一名语文教师。就像那首诗说的:长安师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瑞青:感动的力量长存我心
2016年的夏天和往常一样,骄阳似火,蝉鸣声声,但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七月,我跟随师大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前往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程家沟希望小学支教,而后在那里度过了令我难忘的一年时光。
当地教育资源匮乏,一位老师教多个科目很常见。当时我不仅要上四、五年级的数学课,还要教科学和体育。我努力缓解初到的陌生感,适应身兼数职的压力,逐渐总结出各个科目的教学特点。数学课上,我更注重课堂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科学和体育课上,则更注重通过实践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一段时间后,我逐渐意识到相比教会这里的孩子们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德,意义或许更为深远。初见孩子们,每个人的脸上、指甲缝里都是脏兮兮的,还会直接用脏手抓东西吃,我们便在教学之外抓紧机会引导他们饭前洗手、睡前洗脚,改善个人卫生。有一次当我注意到一个孩子对不顾脚伤、徒步十几里路为他送来棉衣的奶奶毫不在意,连声“谢谢”也没说时,我便告诉他,越亲近的人,越应该感恩他们的关心和付出。
这一年中,孩子们也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触。课堂上,我们教学相长,我在纠正他们的错误中逐渐掌握教学方法,在每一节课里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课堂外,我们就是好朋友。没有课的时候,他们会带我上山下河,四下“探险”;秋天爬树摘杏,冬天在溪上溜冰,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段金色的日子,让感动和力量长存我心间,也让我更加坚信,“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我愿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希望,愿在教育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愿在祖国西部的土壤中绽放最美的青春之花。
王鑫:“那一刻,责任感涌上心头”
2018年9月,我通过了学校“2+3辅导员”选拔。2019年8月,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
我清晰地记得,我们的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教学5楼5104教室。台下一双双透亮的眼睛中有对新生活的憧憬向往,也有对新环境的茫然。那一刻,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作为辅导员,我有义务引导好、照顾好、保护好他们。
刚入学时,很多同学因为强烈的心理落差,产生自卑和焦虑,我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比赛,在挑战自我、收获自信的同时,更好地找到大学生活的节奏。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们佳绩频传:认真参与家乡抗疫志愿服务的左热古丽·乌斯曼,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林家玲团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被评为“省级优秀调研报告”;有的同学入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还有的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看着同学们一点一点成长,我感到无比欣慰与幸福。
我办公桌的抽屉里有一个“宝盒”,收藏着我在教师节、元旦时收到的各种卡片,上面满是学生真诚的祝福和感谢。当感到疲倦时,看到这些,便又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我要感谢我的第一批学生,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我愈加成熟与平和。我们在互相适应中了解对方,在互相陪伴中温暖对方。在未来的时光里,我会一如既往地情系学生成长,做好“红烛的守望者”,和他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故事,成为更好的自己。
刘观清:“你爱孩子,孩子也会爱你”
记得新入职时,我对幼儿教师这份工作有着深深的迷茫和担忧,每天上班前都要给自己打气。那时我还想不到,小小的孩子会给我大大的惊喜。
当时班里有个“困难户”,每天进园便会大哭大闹,不主动和别人玩耍,也很少乖乖吃饭睡觉。我烦恼过、气馁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不断鼓励这个孩子,耐心跟他交流,尝试做他的朋友。慢慢地,他开始学着自己穿衣吃饭,正常表达需求。有次午休前,他突然很小声地和我说了句话,起初我没有听清楚,他又附在我耳边重复了一遍:“我爱你啊”。那一刻,我既意外又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你爱孩子,孩子也会爱你。
幼儿园是我的一个新起点,他们是小朋友,而我也是正在学习的大朋友,与其说是我在教他们,不如说是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他们给予我真挚的爱,会在放学前抱抱我的脖子,举起小手摸一下我的脸颊,用他们的额头轻轻碰一下我的额头……
学前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专业, 幼儿教师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要面对的是最稚嫩的“花骨朵”,要努力从“教书匠”逐渐成长为“研究者”,要学会探究知识、探究教育、探究儿童,教会孩子诚实、礼貌和友爱,让这些美好的品质帮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
简单于:向善、向美、向更好
进入盲校实习,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盲校上课,盲文是基础。实习学校所使用的通用盲文,不同于在学校学习过的现行盲文。起初,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熟悉通用盲文。我常跟着指导老师去低年级听课,边听课边学习,工作的间隙和午休也会锻炼盲文拼读的能力和速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我的盲文水平提升得很快,为我之后正式给学生上课打下了基础。
实习中发生过很多令我感动的事,这些未被命运眷顾的孩子们身上始终闪耀着温暖光芒与希望。班里有个患癫痫的孩子,按照保密惯例,其他孩子并不知道。有次因为忘记吃药,她在课上发病了。尽管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但病情发作时的情况明显还是吓到了其他人,可当这个孩子再回到教室时,所有人都非常默契地没有议论刚刚的事情。这种无声的默契,将整个班级紧紧连在一起,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善良和温暖。
短短的实习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走特殊教育这条路的信念。作为特教人,我非常开心能够从事这样一份平凡却特殊的职业,能够触碰到这群美好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憾而抱怨或颓废,相反,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活动,勇敢挑战自己。
运动会上,每个人都很兴奋。赛场上,当我引导着全盲的学生慢慢向前跑时,较低视力的同学会沿着跑道跟我们一起跑,给我们加油,比赛结束后,还有同学冲过来拥抱刚刚参加比赛的同学。他们尽管在视力上有障碍,但身上始终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这也不断鼓舞着我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迎接每一天。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以身作则,给我的学生传递向善、向美、向更好的信念,希望他们能够挺起胸膛向前走,不要被障碍所禁锢,脚踏实地,追逐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