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45期 三版:三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红心向党颂百年 同心筑梦正风华 ——师大人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祝福

作者:学生记者 张泆雯 王羽珊 李广京

2021-07-23 20:50:41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光荣时刻,师大人怀着无比激越和欢畅的心情,共话爱国情、坚定强国志,道出了对党最深切的祝福与祈愿。本报特摘部分师生祝福寄语,邀读者共鉴师大人的赤子情怀和使命担当。


胸怀“国之大者”,培育“国之英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大的老师们心怀“国之大者”,培育“国之英才”,为党的百年华诞送出殷切祝福。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坚定地说。他表示会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正、高、精、勤。正就是矢志不移跟党走,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高就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民教师;精就是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做一个精益求精的人民教师;勤就是勤勤恳恳,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通过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任务,积极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党和祖国献出最诚挚的祝福。


建党百年之际,文学院刘生良教授感怀良师,启发青年学子常怀教育报国之志,“高中时我的良师大多毕业于陕西师大,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师大‘红烛’的光辉。1977年来到师大求学。师大名师荟萃,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我们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更以身作则,引领着我们成长和前进的方向。”2019年3月,年逾花甲的刘生良教授又毅然听从组织召唤,远赴新疆挂职,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援疆干部,把“西部红烛精神”传到边疆。“西部红烛、两代师表”,他通过实际行动,为伟大的党送出衷心祝愿。


“教育学部的所有专业都围绕着‘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与教育层次’这一目标”,教育学部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杨宁相信,坚持“为国家输送充足的教育人才储备”这个目标不动摇,一定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在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中,他也本着“教人育人”的精神,对学部的新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今后,我将始终保持着积极心态与奋斗精神对待日常工作,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把对祖国的祝愿化成日日精进、时时前行的动力。


增强志气,不负时代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生逢伟大时代,一批批有志青年阳光上进、积极拼搏,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山穷水尽惜光阴,是他们的方向;日积月累见功勋,是他们的目标;不畏前路荆棘,但求问心无愧,是他们的情怀与誓言。


“唯物至上,探索真理。”作为预备党员,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8级公费师范生樊有姣深知,作为未来的物理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育改革方向,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在夯实物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她希望未来能一直坚守推动国家教育蓬勃发展的初心,为国家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相信祖国定能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一路高歌、乘风而上,让我们的梦想与党的明天一齐闪耀,祝福伟大的党和祖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心理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刘鑫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在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的当下,新时代的心理人要努力用心理学的理性与温度,驱散人们心底阴霾。祝福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沐浴阳光、欢笑奔跑,祝福祖国的明天更加活力迸发、积极向上。”


“祖国毓秀钟灵的960万平方公里是我最好的教科书。”跟随郦道元、徐霞客的脚步,游遍祖国大好山河,感受“巴东三峡巫峡长”“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美景,是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9级本科生辛悦的期待,“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是她的理想。“我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探索神秘的无人涉足之域,挖掘隐藏在祖国辽阔土地下的珍贵资源,把它们作为最好的诞辰礼物,献给亲爱的党。”


民以食为天,一粒小小的粟米,凝结着一代代人的心血。“全球粮食丰产富饶、世上再无饥馑饿殍,是袁隆平爷爷的毕生心愿。”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马智杰希望新一代的食品人能努力实现这一遗志,“我会更加刻苦地学习食品安全和食品工程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知识技能。相信一定能实现袁爷爷口中‘禾下乘凉’‘稻谷满仓’的丰收盛景”。这是食品人的使命与担当,“愿中国人的稻谷散播天下,造福人类,祝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党的光辉照耀四方。”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传媒人的担当,“树舆论,扬正气”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使命。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王育鑫信心满满,“我们会对文化和历史负责,忠实记录时代正调、传播人民诉求、弘扬时代主旋律。”近期广受赞扬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更坚定了他的信念,“要让新闻宣传成为弘扬党和国家历史功绩、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主阵地,为党的伟大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与舆论支持。”王育鑫祝愿今后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继续奋进、续写辉煌。


增强底气,不负韶华


历史与文化凝成底气,青春与热血铸就芳华。在诗与史里荡涤心灵,在苦与难中磨练品格。乘着千年历史的波涛,鼓动百年岁月的风帆;沿着先辈开拓的道路,走出带有时代青年印记的明天。“不惧怕,不气馁,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后盾——中华民族;不后退,不屈服,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掌舵人——中国青年。”


“语文”一词读来轻巧,却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百年来凝结孕育的独特历史与辉煌文化。“我将用中华民族源远广博的文化去启迪学生,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信”,文学院2020级公费师范生闵微希望自己未来的学生们可以醉心于桃夭的灼灼光华、沉浸于赤壁河畔的皎洁月影,能体味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漫漫征途、感悟毛主席笔下的五岭逶迤与乌蒙磅礴。作为一名未来的语文老师,闵微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诗意与美的歌颂者、情怀与爱的传承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祖国的未来能够在砥砺奋进中更加辉煌!”


南海的碧波,掀动改革开放的浪潮;珠江的潮头,吹响繁荣富强的号角;扬子江畔的明珠,闪烁祖国迷人的风采……回望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足迹,历史与文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江炜炜感慨,“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我们党的每一步都波澜壮阔、壮丽辉煌。”如今,中国共产党已驶过百年港湾,正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江炜炜传承着这样的理想,表示“努力探索古代文明,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推动祖国的繁荣发展。建党一百年,红歌飞传,神州华夏尽美谈。万望不忘初心,再创辉煌!”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熠来自“彩虹的故乡”——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作为土族人,他对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近些年,在党的领导和家乡人的努力下,无人问津的小村落,变成了民族旅游特色示范村,“大家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土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自己毕业后,李熠希望回到那片热土,挖掘并发扬更多民族特色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更要不忘历史与时代的嘱托,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让党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增强骨气,不负期望


骨气,是面对狂风暴雨时的岿然如山,是遭受欺负、压迫、奴役时的刚强不屈。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铮铮傲骨,拳拳心意,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是砥砺奋进、力争上游、涵养骨气的良好途径。


“我是在青藏高原长大的”,经历过荒漠戈壁与严寒风雪的锻造,体育学院2018级本科生陕志翔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精神意志。“作为未来的西部体育老师,我的首要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热爱体育、重视身体健康的习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只有做到身心与体魄全面发展,才能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他坚信未来的中国会是一个更加幸福、更加自信的中国,人民也会是更加健康、更加快乐的人民!


美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苏文斌第一次见到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时,就被牢牢地吸引了。大胆的风格构图、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鲜丽明亮的用色令他眼前一亮,“很难想象,在作品中运用如此丰富而亮丽色彩的奶奶,真实的生活单一而繁琐。”库淑兰老人总是在农忙的间隙里,极力寻找创作的元素,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精致的剪纸作品。苏文斌在库淑兰的作品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将传统剪纸风格和现代插画风格相结合,创作致敬库淑兰老人的再设计作品,并以献礼建党百年为主题设计海报,“希望剪纸艺术发扬并传承下去,祝福民间艺术的火种能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赓续不断。”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在党百年华诞之际,音乐学院2019级公费师范生柳桃桃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公共艺术教育合唱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她发自内心用最嘹亮的歌声歌颂党、祝福党,唱出了对党的一片深情。作为准音乐老师,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积累充分的演奏经验,是柳桃桃对自己的要求,“我要用舞蹈传递快乐,用歌声打动心灵,用艺术扩展人生的宽度,祝愿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