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51期 五版:五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建模的三天三夜:一场专注与默契之“战”

作者:学生记者 伏裕民 何博名

2022-01-10 19:12:33

9月12日晚上7点30分,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进入尾声。鼠标停留在最后的论文提交界面,盯着“已无错漏,可以提交”的对话框,三位参赛小组成员,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穆芸菲、马妍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本科生陈欢屏息凝神,互相示意,指尖点动“提交”键的瞬间,心跳随之加快,页面显示“提交成功”,紧绷的神经渐渐平缓,奋战三天三夜的酣畅与疲倦一同涌现。


时间回到9月9日晚,历经初期建模讲座、中期暑假培训和模拟竞赛后,小组正式进入数学建模竞赛的环节。怀着紧张与期待,三人首先阅读比赛题目进行选题,建模竞赛委员会今年给出A、B、C三题,参赛队择一完成,三题所涉学科知识、方法侧重各有不同。“早在培训时我们就把目标放到了优化、数据处理、回归分析等更擅长的内容上。”马妍介绍,“B题很适合我们小组,包含优化问题且编程难度适中,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在建立模型、编写程序、撰写论文的全过程中,穆芸菲和马妍主要负责建模和写作,陈欢则主攻编程。而在实操过程中,分工并非循规蹈矩,“人不是机器,不能被赋值,只有我们向着共同目标努力,在不断磨合中互助互补,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穆芸菲感触颇深。有了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协作关系,比赛的开端很平顺。陈欢说,“很庆幸选择了我的队友与指导老师,建模教练组在暑假进行了大量培训和细致指导,我们队员之间进行了很好的磨合,在关键时刻,大家前期的储备和训练成果都用到了‘刀刃’上。当晚我们就完成了查资料,还进行了建模思路讨论、数据预处理的初步讨论,虽然题目较深奥,但我们相信可以攻克!”


9月10日,文渊楼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师范大学竞赛场地囤好了面包和矿泉水,小组正式“闭关”,开始进行B题第一问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并找寻后续问题的思路。“初期模型建立与求解方面遇到一些困难,这让我们前期进度偏慢。”马妍捏了一把汗。早在暑假的模块强化阶段中,小组三人就深知时间规划的重要性,通常在学生完成模块培训论文后,组内外会进行互评,指导老师、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范丽会详细讲解,指出建模及论文的不足之处,在提高建模和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把握时间的执行度。“遇到问题,我们当即一起讨论并尝试不同方法,两次改善解题思路。每攻克一个小困难,我们对比赛的信心都会更足一些。”马妍回忆。


9月11日,小组成员打起精神,开始了第二问求解与第三问模型建立,并初步开始论文写作。“哒哒哒”,敲击键盘的声音平稳而富有节奏感,小组成员以题目附件中所给数据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数据并结合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进行建模,写作时也尽量保证思路和方法分析详细,确保内容充实、完整。“我们论文的最大亮点在于第二问求解中采用了逐层递进的思路,用控制变量分组对比法初步分析,然后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最后再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多元多项式回归模型,全面分析,逐层深入,一步一个脚印。”穆芸菲难掩自豪。


9月10日至11日模型建立求解期间,为了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小组成员选择白天在一起讨论做题,晚上十一点准时休息。相比整日投入工作,马妍更提倡张弛有度,以平常心对待,“整日的工作,很难保证一直有很高的效率,也很难保证休息质量,我们晚上11点保证休息,清早六点多就要开始奋斗,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下一阶段。”直到9月12日凌晨,为保证进度,小组成员各自熬到凌晨3点钟,完成当下的小任务,随后和衣休憩3小时,又一起开始讨论。


清早,日光撒开,天色渐白,建模竞赛场地里建模小组浑然不觉,他们正全力冲击第三问求解与第四问方案分析,以及最后的论文修正排版。查资料、动笔、计算、润色……在三人的分工配合中,每一步都行云流水,和此前每一次积累材料和算法、每一次搭建框架、每一次撰写论文一样,这一次,队员们同样专注投入、配合默契。“看着文档里的字符慢慢变多,就好像看到我们的热爱、付出、坚持,开出了绚烂的花朵。”陈欢笑着说。


三天三夜,这支跨学科的数学建模队伍,完成了一次难得的历练与成长。两月有余,202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结果揭晓——该小组拿到全国一等奖,并获得竞赛本科组唯一的“Matlab创新奖”,实现了我校在“Matlab创新奖”类别的零突破,也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举办30年来,陕西省本科高校继2015年以后,第二次获得该项大奖。


“竞赛的时候没有什么杂念,没想过结果,一心只想让手中的论文尽善尽美。结果出来,我们沉浸在‘丰收’的惊喜和欢乐中,第一时间就向范丽老师报喜。老师从一开始就和我们并肩作战,除了专业指导,还关心我们的身心状况。共同走过的这段路,会成为我们珍藏的回忆。”小组成员满怀对指导老师范丽的感激。


范丽老师也激动地说:“数学建模培训及竞赛不仅是对知识的提升和拓展,更是对身心意志的磨练、精神风貌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学生的成长,是我最高兴的事。”看着手边的数学建模宣传明信片上写着“一次建模,终身受益”,老师对学生们未来的征途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