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55期 四版:杏园副刊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杨老师的书法课

作者:张奎水

2022-05-12 21:51:13

对师大书法文化的敬重,从收到手写通知书那一刻开始。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勾勒成隽秀的墨迹舒心地铺在柔韧淡雅的宣纸上,便感到来自古城西安那所有着厚重文化底蕴之高校的温度和情怀。有点滴“从此相逢是归途”的兴奋感,有些许“众人皆无我独有”的自豪感,然而这只是缘分的开始,因为那里还有杨老师的书法课等待着我去寻访、去奔赴、去热爱。


书法是文学院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师范生基本功三笔字当中的硬笔和软笔,近些年由赵文老师和杨国庆老师任教,我是杨国庆老师所带众多班级众多学生中的一员。杨老师的书法课,沉甸甸,满当当,是一段人人亲历时自感如获至宝的旅程。


在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先确定自己的习法对象:有人习颜,喜欢它的端庄雄伟;有人习赵,看重它的宽绰柔韧;有人习欧,倾心它的峭劲秀美……然后是选帖,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赵孟頫的《胆巴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老师并没有规定一个班级只能统一选一家来学习,因此我们都选择了各自的心仪对象,因此一个班里学哪一家的都有,可谓“百花齐放”。


我们班的书法课在周四早上的第一节,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早八”。文汇楼A段二楼最东侧的书法实训室,早早就有一个人来到门口,一手提一大袋看起来像是古董的玩意儿,一手从衣兜里掏出钥匙,微微右斜身子旋开门锁。进到教室,他先打开多媒体,放一段优雅的古乐,再把讲桌上的残墨擦一擦,书本整一整,然后铺开毛毡和宣纸,一笔一画写起自己的字来。我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楼道里大老远的说笑声响到门口时戛然而止,谁能忍心吵到此刻坐在那里心无旁骛的杨老师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收拾坐定的同学们也拿出纸笔,赶在上课前临上几个大字。


铃声很快响起,杨老师停下手中的笔,关掉音乐,打开课件,开始他的授课。第一句话是“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学习……”我们学习了书法发展史、笔墨纸砚、永字八法、折纸、写扇面、篆刻……老师亲和而不失庄重的话语里,藏着丰厚的知识,藏着浓浓的热爱,也藏着几许期望。前半节是讲授课,后半节是练习课。我们低着头写,杨老师弯着腰看,及时指出我们的问题,解答我们的疑难。我习法欧阳询,最写不好欧体的点画,杨老师就在我旁边坐下来,细细告诉我要领,再在纸上慢慢写几遍,让我好好体会。有时老师也会把他收藏的宝贝带来给我们看,比如某方年代很久的砚台、某张价值不菲的纸笺、某幅重要人物的墨宝,让我们大饱眼福。


除了常规的讲授和练习,杨老师还带我们体验了一把篆刻的刺激。短短的四节课,牵涉到篆书基础、构图设计、刀法训练,因而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好在大家兴趣高涨,最终在一阵阵嘁里喀嚓声中圆了一个小小的篆刻梦。


我那天的日记这样写道:“在篆刻字典中找到自己的名字,用毛笔写在裁好的宣纸条上。买来的专用石头放在开水里泡两三分钟,然后用砂纸在石头上画‘8’,为的是磨去石头表层的薄蜡。接下来,将写好名字的纸片贴在石头上,轻拍一层水,再放一层面巾纸,用指甲盖使劲磨。磨一会儿后,轻轻剥去纸片,名字就印在石头上了。拿起‘永’字牌刻刀,沿着横竖撇捺一刀一刀刻,名字就被刻成了一条条槽痕。刻完拓上印泥,在纸上使劲一压,一幅自己的篆刻作品就完成了。


杨老师给的评价是:“大家的作品非常棒。李可染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大家对于篆刻,一无依傍,大胆落刀,可谓‘有胆’;心无旁骛,借石传情,堪称‘有魂’。也许它们一打眼看上去形式并不精美,甚至有些丑怪。但这不要紧,所谓大朴不雕,自然天成,只要有胆有魂,丑也可以丑得惊心动魄!”结课后,杨老师把我们的作品集结起来,做成了一本电子小书送给我们。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替我们记录着和杨老师共同经历的那段幸福时光。


课堂上习软笔,课后还要练硬笔,这是杨老师布置给我们的日课,也是布置给他自己的日课,所以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坚持,你也不会感到你是一个人。他指出你的问题,纠正你的偏执,给予你不竭的鼓励,让你因为有他这种老师的存在而不会想要放弃自己。


期末作业是交一份完整的书法作品,内容在卫俊秀先生的书法格言中自选一段。杨老师陪伴和指导我们走完了每一个环节,最后还把所有人的作品各写一幅送给相应的人。为了交一份满意的作品,好些同学在截止日期前一晚练习到深夜,杨老师竟也陪我们写字到深夜,我们既感动又心疼。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好呢?他明明可以不这样的,他做的早已远远超出他应该做的。在他眼里,我们是学生,是孩子,是朋友,是只要上过他的课就会被他记住的鲜活个体。在他那里,身为一名学生的被关照、被指点、被尊重统统大获全胜。


课堂以外,杨老师还指导书法社团,组织书法活动。砚友书画社不定期的书法比赛、书法展览、假期打卡活动,都能看到他忙碌操劳的身影。他热爱书法文化,也乐于为书法事业贡献自己的热忱。去年秋天那场浪漫的手写银杏叶书签活动,我没能亲眼所见,便跑到杨老师的朋友圈偷偷保存了几张他写的。“绘事后素”“寒木春华”“博观约取”“欲速不达”“平安胜意”……这些美好的寓意,我也用另一种方式从杨老师那里领受了。落款是人群中极为普通又不普通的两个字——国庆。


杨老师常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是“宁可有功无获,不可无功而获。”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业,也适用于事业,适用于人生,它警示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这么好的杨老师,这么好的书法课,而在课程结束以后,我却没能像老师所希望的那样把书法坚持练下去,实感歉疚。今天写下这篇文章,我把感念给杨老师,把愧意给我自己。(本文系“我发现的良师好课”征文优秀作品)


(作者系2018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