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69期 八版:八版副刊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我在包头当老师

作者:王雅琼

2023-01-04 20:45:03

2013年,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带着鼓鼓囊囊的行李,我踏上了前往古都西安之路。当汽车缓缓驶入师大路,老西门上陕西师范大学几个字越来越近,我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红烛召唤千里行 潜心磨砺待发光


记忆中陕师大的图书馆,古色古香,旧书籍的味道最能让我静心,畅志园中留下了我踱步背单词的身影……从刚踏入校园的好奇和探索,到在老师们教诲下的快速成长,我从一个懵懂的姑娘,变成了一名心怀理想的大学生。还记得曾在陕师大的博物馆里,看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句话,我印象深刻,也成为了我现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母校“厚德 积学 励志 敦行”的校训,更是指引我前行的明灯。


2017年,我毕业了,回到家乡包头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成为一名生物老师,从此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从学生到老师,这对初入职场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工作第一年,当我信心满满站上讲台的时候,遇到过质疑,“这么年轻能管理好学生吗”“刚毕业没有经验能讲好课吗……” 这让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是前辈们的鼓励给了我勇气和信心,“要坚定信心、更要坚定信念。”


我坚持写好每本教案,讲好每节课,批好每份作业,判好每份试卷,做好每次课后辅导,上课的时候我会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努力感染学生。终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们的信任、家长们的肯定,让我慢慢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幸福和成就感。


教育理想常在心 党员模范常在行


我出生在教育世家,三代人中共有13位人民教师,从小听长辈们讲述工作中的故事,看他们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这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多了一份传承的责任感。


身为班主任的我,始终坚持以德为先,要求学生先做人后做学问。班会课上,我会跟同学们探讨最近的热点问题,分享我们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与突破,我也会和他们谈自己的求学之路、成长的心路历程,帮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树立更高的人生理想。


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刚开始经验不足,因此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研工作中。我积极组织每周的集体听课,和同事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教研,通过磨课,和大家一起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日复一日的积累,让我不断的收获和成长。


2021年高考,我所带的班级考出了全班93.9%一本率的好成绩,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践行着“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发光发热,照亮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用心记录促成长 用情浇灌筑未来


如果要给每个老师找一个关键词的话,我想我的关键词应该是“记录”。


我热爱拍照,喜欢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有他们军训时的挺拔英姿,运动会上的矫健身影,实践基地中的大展身手,课堂上的聚精会神;当然也有我们一起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至一起吃饺子,一起分享生日蛋糕的美好回忆,还有身边老师们的执着身影与无悔青春……一张张照片带给了我满满的幸福。


我创建了微信公众号“老王和她的学生们”,里面有“独家配方”的“心灵鸡汤”,还有孩子们的主题班会、家长会、运动会……我希望把孩子们成长的时光,都能记录下来。记得我的老师说过:身为教师要把自己的内心变成一片湿润的土壤,这样播种下去的种子才能开花结果。我也鼓励孩子们多记录自己的生活,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个人档案袋,里面收录了每一次手抄报、每一次成绩分析……一个小小的袋子,记录了孩子们三年的成长之路,也收藏了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2021年的教师节,我给曾经的老师发去祝福短信,他回复道:“长大以后你就成为了我,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老师们看着我长大,我也把他们曾经教给我的做人道理、渊博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现在,我的学生们像星星般散落在天南海北,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就都让我骄傲自豪。


还记得有一次家庭聚餐时,同是教师的爷爷说:“我们都要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承优良传统,对学生要有耐心,有仁爱之心,把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这番话一直鼓舞着我砥砺前行,从前、现在、未来都是如此,我将带着这份使命感,坚定不移的在教师之路上走下去,用心、用情、用勤书写属于我的教育故事。


(作者系我校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