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在乡村,十分向往城市生活。那种对城市的印象多数来自电影、书籍、从城市回来人的讲述以及衣着体面、身上散着肥皂味的城里人的自身形象。那时候,羡慕城市整洁的街道、漂亮的楼房、庄重的学校,羡慕城市的大商店、大书店、美丽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羡慕优雅漂亮的城里人以及他们富有、文明的生活。后来,终于进城了,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实现了幼年的理想,但城市居久了,反观乡村,感到乡间自有妙处,它的长处又是城市无法比拟的,所以倒觉得在乡村长大未必不好。
被作家艺术家描摹赞美的往往是乡村而非城市,因为乡村接近自然,自然中潜藏着美。和乡村的人事相比较,我更喜欢乡间的自然,因为它更有诗意。乡间的美无处不在。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田园风光,都能净化人的心灵。乡村有四季变换的美景,而春天最美。花开时节,乡间充满诗情画意。冬去春来,大地解冻,河水欢腾,柳树泛绿。山腰上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李花开了、梨花开了。桃李的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每朵花儿有五片花瓣,它们薄如蝉翼,质如丝绸,黄色的花丝上有黑色柱头。花朵带着一股仙气,真可谓花间仙子。这是自然的杰作,人工难以企及。近看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远看又是一番印象。山坡上如霞如云,一片白、一片粉,天地山川合成了一幅巨大、立体的写意山水画。再看田野,金灿灿的菜籽花也开了。它把大地点缀得分外美丽!川道铺上一层厚厚的黄色地毯。清明前后洁白的槐花开了,房前屋后一片繁华。四周飘散着馥郁的槐花香味。夏秋之际,庄稼即将成熟,大地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乡下的早晨是美丽的。东方的天边亮出一片鱼肚白,玫瑰色的阳光抚摸着大地,山边红光闪现,一会儿,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明亮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乡间的夜晚也是醉人的。夏日晴朗的夜晚,星河璀璨,繁星满天,画图难足。夜空中点点寒星互相眨眼,互致情意,饶有情趣。三五之夜,一轮满月把农家小院照得通体透明,山川河流也浸泡在水晶世界,淡淡的烟雾浮起在半空中。也许你会说冬天是单调的,其实乡下冬日也有它的美景。雪后初霁,天空澄澈,犹如水洗一般;山川银白,犹如粉妆玉砌一般,展现眼前的是一个晶莹纯净的世界。在乡间,可以感受夏日的晨风、月夜的诗情,可以领略秋野的画意、冬日的雪景。田园诗人描摹的境界随处可见。而诗人笔下的景致只是冰山之角,更多更美的景象没有被发掘出来。在乡下,与自然亲近,有种亲切感。接受自然美的滋养,身心更趋健康。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趣味,在乡下过节更具仪式感,参与感、现场感更强。
乡居益于健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们依照自然节拍生活,遵从自然规律起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北方的天气晴朗时候居多,几乎每天都是阳光灿烂,长空辽阔,白云悠悠。天空总是蓝的,但这蓝色也有浓淡深浅之差异。秋冬是湛蓝,春天浅蓝,夏天是灰蓝。就是一天之中,早晨中午傍晚天空的颜色也有微妙变化。天是蓝的,空气便是净的。那种清爽感在清晨、在山间更加明显。除了冬季,春夏秋三季空气中常混和着淡淡的植物的清香,或是花香或是叶子的香味。
帮大人干点农活、种点庄稼。俗语讲:田要自种,儿要自养。自己的庄稼蔬菜吃起来更香。香在口里,香在心头。其中原因一者是刚收获的柿子、黄瓜、小米味道新鲜,另一种原因是:春种秋收,经过辛苦劳作,收获自己经营的庄稼有满满的成就感!适量的劳作是必要的,也是愉快的,劳动苦中有乐,医治心灵不快或伤痛。从劳动成果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才能。劳动生活是正义的,是光荣的。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是最体面、最干净的。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吃饭香,睡觉甜,自得其乐。
乡间有许多野趣。到小河边玩,那里的乐趣是可以在清澈的小溪中捉小鱼、捕蝌蚪,可以在青青的芦苇丛中抓蜻蜓、追蝴蝶。炎热的盛夏捧起一掬清泉喝下,清甜凉爽,会使五脏六腑都感觉十分舒服。这样的天气,跳进大河或水库游泳、洗浴,使人神清气爽。清澈的潭水中人声鼎沸,水花四溅。调皮的男孩子在这里学会了野路子游泳动作。
山野是开放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山中有各种野花:白色的打碗花,金灿灿的苦菜花、蒲公英花,紫色的野苜蓿花。山野中可以与山鸟为伴,听它们歌唱,它们有独唱、有合唱,有的清脆婉转,有的浑厚雄壮。石鸡们呱呱叫着、戴胜嘎嘎叫着、斑鸠咕咕叫着、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夜莺的鸣叫如华彩乐章,清亮悦耳。这样的天籁之音在自然的环境中可以欣赏,在人工的音乐厅绝难听到。山中活跃着许多小动物:野兔、黄鼠狼、松鼠……万类山野竞自由,充满勃勃生机。小孩子通过大人教授可以认识山野中众多植物、小动物,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各自的习性,掌握大量博物学和自然知识。乡下孩子大多认识许多药材,比如远志、柴胡、白蒿、枸杞等。登至山顶极目远望,视野开阔,天地豁然开朗,群山起伏,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对着山崖高喊,噢———,对面传来回声,那回声久久回荡在山谷中。
乡村都有院子。农家通常养一丛蜀葵,点缀在院子当中,那硕大的花朵五彩缤纷,有粉红的、紫色的、大红的、黑色的,花朵招来了蜜蜂、彩蝶作客,也引来了邻居家小孩儿观赏。硕大的、黑色的凤尾蝶十分漂亮,它翩翩飞来,又翩翩离去,引人目光留恋。小院的硷畔边长着小树,小树旁种几棵牵牛花,它们的青藤缠绕着小树。夏天的早晨,牵牛花会开出淡蓝色或粉红色的喇叭状花,在绿叶陪衬下,十分令人赏心悦目。院里便于饲养小动物。乡村小孩喜欢与小羊、小鸡、小狗、小猫、兔子、野鸽为伍。小羊有雪白的身驱,它也会和人玩耍,它在院里撒欢,蹦哒,活泼可爱。有时,小羊会装作生气的样子,奶凶奶凶地向你抵来,临近了又收住脚步。养一只小狗,毛茸茸、胖墩墩的十分可爱,十分粘人。小猫十分机灵,有一双亮晶晶的宝石般的眼睛,但它高冷,和小主人的互动是短暂的。它是上树的高手,也是捕鼠的能手。小动物之间也会发生冲突,比试一番之后高下见出,它们自然分开。
乡下长大自然受到淳朴的民风、民间文化影响,接受更多的是民间文艺审美熏陶。田间地畔常常听到动听的民歌,《走西口》《赶牲灵》《五哥放羊》,尽管是带着野气的“拦羊嗓子回牛声”,但那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催人泪下。夏夜凉风习习,繁星点点,瓜棚豆架之下,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孟姜女的故事、鬼神的故事,一时进入一个神异的世界。我们常常为故事中人物叹息以至流泪,奶奶说那是故事的事,我心想故事里的事也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乡间戏场也是民间教化的场所。阔大的戏场,密密麻麻坐了许多乡亲看戏。舞台上乐声悠扬,穿着古装的各类角色,出出进进,上上下下,演绎着往昔的故事。《杨门女将》《墙头马上》《窦娥冤》《烙碗记》,丰富多彩的戏剧叙述奸臣害忠良,相公招姑娘的母题,道尽世态炎凉,人间沧桑。民间说唱文学是说书,《说唐》《薛仁贵征西》《岳飞传》《呼家将》《三侠五义》《金镯玉环记》。英雄事迹、悲壮历史、好人遇难、小人得志,古老的往事听后总令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荡气回肠。民间文艺清新刚健,充满想象,具有浪漫色彩,其中渗透着的文化观,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积淀,对一个人的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曾沾沾自喜于为儿子创造了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把他带到了城里,后来发现他的童年并未像我的幼年那般自由、快乐和色彩缤纷。儿子是在城里长大,享受了城里的教育,双休日、节假日可以到动物园、植物园参观,也可以去河边、山中游玩,放松心情,但他没有条件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狗、小猫、小鸡。每次回到老家,对着爷爷奶奶养的奶羊、小鸡、小鸭、小猫,他都十分稀罕,近距离地与小动物交流接触使他十分开心。显然,他的童年少了许多的乐趣,他曾经说:“我长大了要买一座小院。我要在自己的院子里养小狗、养小猫、养小鸡。”我也曾想,如果他有更多的机会到乡下生活,童年会更丰富,会更精彩。这个方面,我又觉得欠了孩子一笔精神债,一笔难以补上的债。
住在城市,我时常怀念往日的乡村生活,它成为我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份珍贵礼物。
(作者系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