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主题教育中,我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认识水平得以提升,信仰立场更加坚定。尤其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等重要篇章,以及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予我深刻启发,进一步深化了我对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认识。
我们应该以更为开阔的视野理解中文学科的内涵。作为学科的中国语言文学固然是一种知识领域的划分,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一个体系,但绝不是一个封闭的学术领地。新时代的中文学科建设既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更要体现他所强调的继承性和民族性,以及原创性和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融通古今中外各种知识资源和思想资源,更要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机结合学科特点、丰富学科内涵,重塑新时代中文学科的知识形态。
我们应该站在新的高度明确中文学科的建设目标,即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对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传承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应该成为中文学科乃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我们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的新文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主责主业的师范大学,我们应该通过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大力弘扬“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经师”和“人师”品格的“大先生”,培养更多不负时代使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创新人才。
(作者系文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