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1944年创建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英文科。1972年,由时任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翻译的江冰华、时任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翻译的王敦瑛等老一辈外语学人开山启林,成立外国语言文学系,1998年改为学院建制。
学院设有英语系、翻译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和公共外语教学部等六个教学机构,有英语(师范)、英语(创新实验班)、翻译、俄语、日语和法语(法英双语)等六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俄语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语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另设翻译硕士(含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方向)和学科教学(英语)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建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专职教师12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3人,获博士学位者81人,在读博士14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人才2人、陕西省人才2人,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获评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
学院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及扎实专业知识,兼具中国情怀及世界眼光的卓越外语教师及各类高素质外语人才为目标,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紧扣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博艺人”“多语人”“国际人”“教育人”“研究人”五位一体“外语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本-硕-博联动、专业协同、“多语种+”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外研社·国才杯”英语辩论赛、全国口译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3%,学生考研率和出国出境率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23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419余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2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国家其他部委项目10项,陕西省省级项目5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3篇,出版学术专著61部,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省级及以上科研奖8项,厅局级科研奖19项。
学院积极服务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外语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优化提升“一带一路”语言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与对口支援高校合作力度;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展产教融合系列活动,助力边疆边防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中心相关工作,年均承办考试200余场,为一万余人次考生提供优质考务服务。未来,学院将不断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快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