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陕西师范大学是一位智慧优雅的母亲,那民族教育学院无疑是她众多孩子中最具中华民族大家庭特色的一个。40多年来,学院几代师生锐意进取,争创佳绩,先后被国务院、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及学校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准确把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定位,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爱国守法,开放包容,勤奋坚韧,遵纪友善”办学理念,秉持预科生“补预结合、以预为主”、研究生“创新+融合”培养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致力于使预科生和研究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民族教育学院前身是1980年国家在非民族院校首批获批五所院校举办的民族预科班之一,1984年更名为民族预科部,成为学校独立的院(系)级教学单位,每年招生规模120人左右,1990年起承担新疆协作计划预科35人。
2007年学院获批成为全国第6个“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开始为包含本校在内的近20所高校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同年12月,正式成立民族教育学院。
2012年学院获批“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开始为包含本校在内的20所高校培养本科或专科的1年或2年制少数民族预科生,学院在读学生最多时近1000人。2013年学院获批民族教育相关专业学术型硕士招生点,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7年国家民族教育政策调整,鼓励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自主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院办学方向向“小而精”转变。2019年至今,学院每年为本校培养约150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和6-8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党建方面,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通学院建设发展全过程和立德树人全过程,形成党总支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出“民族团结活动月”品牌活动。
师资队伍方面,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9人,平均年龄44岁,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以上学历教师7人。他们勇于探索、团结奋斗,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已累计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近5000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生2700余人和学术型民族教育硕士生70人,先后有40多个民族近10000名少数民族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他们多数人已成为西部民族教育事业的骨干。近五年来,学院研究生就业率达100%。
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来学院新增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项,横向课题1项,T3级以上调研报告2篇,省部级以上研究成果奖1项,省部级以上研究成果项目2项,A级专著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49篇,核心期刊以上26篇。
44年里,民族教育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调整,每一次变化都镌刻着中国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与变迁。新时代新征程,学院正在提高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质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根铸魂的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