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我从西南跨越1800多公里而来,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入了师大的校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宛如梦幻般的场景;道路整洁宽敞,往来的学长学姐充满自信与朝气;典雅而庄严的图书馆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韵味,似乎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在师大的四年,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讲普通话,学会了打乒乓球,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激励我读书力行,逐渐摆脱自卑。
2024年金秋十月,毕业十三年的我有幸“回家”。
再次踏入熟悉的校园,那曾经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如同一幅幅温暖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阳光依旧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金色的光束,仿佛时光从未流逝。校园里,新的面孔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如当年的我们。走进图书馆,熟悉的书香扑面而来。曾经在这里奋斗的日日夜夜清晰再现,那些为了考试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沉浸在书海里寻找真理的时光,此刻都变得无比珍贵。看着学弟学妹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怀揣梦想、努力拼搏的少年。
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回忆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我想起大学四年里学会的那些技能,骑自行车时的自由、讲普通话时的自信、打乒乓球时的激情、使用计算机时的好奇,每一个瞬间都是我成长的见证。
母校八十年校庆活动丰富多彩,创新发展大会令人振奋,办学成果展演让人震撼。我试图将自己置身于八十年前,仿佛看见母校在抗战烽火中艰难成立。那时候的母校或许只有几间简陋的教室,几张破旧的桌椅,但却承载着师者们的教育理想和学子们的求知渴望。看到母校在此后八十年的岁月里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感动。很幸运,我也是母校五十余万个孩子之一。在这里,我汲取知识的养分,收获成长的力量;在这里,我结交一生的挚友,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离别十三年重返母校,站在校园一角,我感慨万千。十三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但母校给予我的精神财富却永不褪色。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临沧,努力践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我相信,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母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如今,母校迎来了八十华诞,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八秩荣光,强师报国”,我愿做“为西部而教”的践行者,做“西部红烛”的传承者,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的师大,这是您归家的孩子在呼唤,呼唤母校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呼唤每一位师大人,都能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我校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