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管理平台 | 点击收藏 | 设为主页
《陕西师大报》总第642期 五版:五版综合 返回目录

在红烛校史馆开馆仪式上的发言摘编

2021-06-17 17:37:33
来源:本报讯
作者:

编者按:红烛校史馆集中展示了学校1944年建校初期至2018年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历史发展底蕴,展示了我校各个历史阶段党的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重要里程碑,记载着老一辈教育家传承师道、严谨治学而产生的广泛学术影响以及在教学岗位上甘于奉献、教书育人的高尚人格力量,蕴藏着服务西部教育、振兴国家教育事业的师大故事。以下撷取在红烛校史馆开馆仪式上与会嘉宾的发言精要,汇集成锦,以飨读者。


校长游旭群:学校从1944年建校至今,因救亡图存而生,因教育强国而兴,从筚路蓝缕、创校起航,到脚踏实地、立校固本,再到自强不息、建设一流,历经77年的艰苦奋斗,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涌现了许多“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感人故事。回顾学校的奋斗历程,是一部与国家同命运、与民族同步伐的爱国奋斗史,也是一部接续努力、矢志一流的艰辛创业史。这段历程,是我们每一位师大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一部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


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红烛校史馆开馆具有重要意义。校史馆历经两年多建成,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学校77年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特别是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潜心人才培养的历史足迹,相信红烛校史馆一定会成为学校办学成就的展示窗口,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以文化人的生动课堂,必将在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凝聚师生力量、增进校友情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希望全体师大人在学党史中忆初心,在明校史中担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砥砺奋进、拼搏赶超,斗志昂扬地开启新篇章,为学校“十四五”时期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教育总督学王小虎:陕西师范大学于1944年创建,学校77年来始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扎根西部,服务国家教育事业,数代人薪火相传,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这不只是陕西师范大学的精神根脉,更是教育报国精神的写照。陕西师范大学为西安市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优秀教师,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红烛校史馆内展示的教育成绩、名师足迹、教坛故事等是“四有”好老师的生动诠释,是涵养师德的难得教材。我们西安市将重视并利用好陕西师范大学红烛校史馆这一重要的师德涵养基地,以“西部红烛精神”涵养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努力激发他们教育报国的责任与热情,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代表刘生良教授:我生于陕西洛南县,高中时的老师大多毕业于陕西师大。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师大“红烛”的光辉。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成为陕师大学子。师大名师荟萃,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我们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更以身作则,引领着我们成长和前进的方向。


硕士毕业后,我回到师大工作。其间又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师从霍松林先生在职读博。他倡导品学兼优、知能并重,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使我在治学和为人诸方面有了更大提升,更受益终身。


我本科、博士两度受教于陕西师大,又在母校任教33年,可以说是“红烛”的传人,“西部红烛精神”的传承者。为了报答母校和恩师的栽培,且恩师和先进的榜样在前,我不敢懈怠,故一直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潜心教书育人。


2019年3月,我已62岁,又毅然听从组织召唤,远赴新疆挂职,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援疆干部。我以主人翁姿态,尽心尽力,尽量多做实事,把“西部红烛精神”传到边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荣获“优秀援疆干部”称号。


我衷心祝愿“西部红烛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祝愿校史馆办出成效,充分发挥应有功能,成为展示学校形象,激励师生、校友,聚力、弘道、育人的一盏永远闪亮的“红烛”!祝愿我校蒸蒸日上,不断进取,使校史馆这盏“红烛”更红更亮!


学生代表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杨馥畅:两年半以前,当我收到那份古色古香的手写录取通知书时,我对即将前往求学的陕西师范大学充满了向往。陕西师大,被誉为“教师的摇篮”。我想,这一定与数十万陕西师大毕业生在疆域辽阔但是教育落后的祖国西部扎根于基础教育分不开。从坚守在陕西省山阳县的83级校友仰孝升老师,到新生代扎根新疆的12届校友吴祯,一批又一批的师大毕业生奔赴最艰苦的教育前线,“一支粉笔,两袖微尘”是他们最好的写照,他们志愿做一支“西部红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芒。一代又一代的师大毕业生接力前行,用青春、信念换来当地教育的日新月异和文化的绵延不息。作为师大的一名学生,在师大的哺育之下,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扎实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辜负母校的栽培,不辜负师长的厚望,不辜负所有的爱与期许,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教育奉献一生!


档案资料捐赠人代表王国杰:我是陕西师大1979年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我保留着当年学校招收研究生的准考证,证件上明确地印着我的准考证号“11001”,也就是说,我的准考证是陕西师大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正式招收研究生所发出去的第一号准考证。我深知它的价值,它是陕西师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见证物,能把这张准考证保存42年确属不易,把它捐赠保存到校史馆更有价值。


1979年至今,我在陕西师大学习工作生活了42年,脑海里充满着对师大生活幸福的回忆和感悟。今年我已年近八旬,但实实难忘抗战老兵、父亲王辅元,恩师朱本源、杨存堂、韩敏、王国俊、傅正乾等对我的嘱托、希望、指教、关心及帮助。现在我们参观校史馆也是培养感恩之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人最重视收集、整理、研究自己眼跟前的历史:家有家谱,县有县志,校有校史,国有国馆。人无祖就等于水无源,树无根。人要有历史感、责任感、荣辱感、使命感。红烛校史馆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走进校史馆,就是一场“不忘初心”的教育,让人奋进,我们能看到数代师大人为学校的发展所做的点点滴滴;走进校史馆,就是一场精神上的享受与洗礼,每一件藏品都能引起人们的美好回忆和无限的感慨。因此我建议藏品收集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越久远越好。


我相信,师大校史馆将是历届师大毕业生最想看的地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里。


校友代表西安中学校长张克强:77年来,一代又一代师大人怀抱教育报国之志,用理想、信念和情怀扛起西部教育的大旗,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陕西师范大学著名校友、西安中学校长马登峻,因治校有方、成绩显著,参加了1964年全国文教英模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目前,我校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和中层以上领导几乎都是陕西师大毕业生。作为师大毕业生我们最大的荣耀就是母校对我们深厚学识的培养,我们最大的感恩就是母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我们灵魂品质的熏陶。我至今还记得师大化学系许多老师,他们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治学严谨、质朴厚道,锲而不舍、图谋变革。正是在这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谱系的感召下,母校既培养了一批国家级顶尖人才,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矢志不渝、为人师表、执教一方、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陕西师大“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继续坚持“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继续发扬“西部红烛精神”,为基础教育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今天,展示母校77年薪火传承、发展业绩、办学成就的红烛校史馆落成了,母校的红烛校史馆将成为凝聚师生力量、涵养师德师风、增进校友感情、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助推师大精神传承的教育基地和精神家园,我们广大毕业生也深深为母校自豪,深深为母校骄傲!


可喜的是,陕西师大有了自己的校史馆,它忠实地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史,我们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坚持从延续数代陕西师大人艰苦奋斗的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开创陕西师大光辉灿烂的明天。

师大首页 | 学校办公室 | 宣传部 | 红烛网 | 图书馆 | 为学网 | 后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