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句话。那么,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从博士毕业进入师大至今,我已从教十个年头。十年转瞬即逝,十年值得回味,十年需要自我追问:“我做教师的初心是什么?”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答案,但对我而言,是从和学生的互动中感悟初心。
半年前,一个毕业一年多的本科生给我汇报她直博的消息,更欣喜的是她在研一已发表4篇论文,其中2篇还发表在本专业标志性权威期刊上。孩子在和我分享好消息的同时,真诚地感谢我:“老师,谢谢您给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科训练出来的思维模式太重要了!”时隔不久,我又收到这位学生的博士生导师打来的致谢电话,这位老师在学界颇有声望,他的主动感谢让我受宠若惊。我一再表达是他把孩子培养得如此出色,但这位导师却说了一番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你先把孩子带上路,你起的作用是从0到1,而我只不过是推动从 1 到 N。”
我当时愣住了:从0到1,多么有趣,又是多么精辟的见解!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0到1的质变呢?!所谓从0到1,应是引领学生从懵懂困惑到专业自信的蜕变。这位学生在大一时最喜欢问我的问题是:“老师,我们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管理是一个抽象的专业,想要解释清楚很难,但管理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每一个鲜活的现实故事背后都有管理的影子。
记得我刚入职的时候,有次和学生吃海底捞火锅,学生好奇地问我:“刘老师,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总是如此敬业而又快乐地工作呢?”海底捞的管理秘诀是什么?顿时引起了我和学生的兴趣。我们一起动手查阅了很多文献,阅读了北大黄铁鹰教授的著作《海底捞你学不会》,访谈了不少海底捞员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学生们找寻到了答案,也亲身体会了组织文化的管理意义。自此,我和海底捞便不能分割,学生们吃海底捞时总能想起我,急切地和我分享他们和海底捞的故事。我的海底捞故事也因此越讲越好,获得了学校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和陕西省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还在由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的陕西高校“课堂教学观摩周”活动中,主讲了《管理学》课程。而我也变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西游记》《三个和尚》、海尔冰箱、苹果手机、夏洛特市等各种各样的故事都被我引入了课堂,学生们在提高专业兴趣的同时,也强化了对管理专业的认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希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管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未来能更多地从管理视角思考问题。
所谓从0到1,应是指导学生从摇摆不定到坚持科研方向的转变。学生在大二申请双创项目时,总喜欢问我:“老师,我究竟应该研究什么问题?”我自入职陕师大以来,主持了2项国家社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还获得了学校首届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这些项目都是我硕士阶段所从事研究议题的延续。我始终认为在学生求学初期,帮助他们找寻感兴趣、并能持续为之奋斗的研究课题,是作为导师的责任。
然而,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交流学习、扩展视野,才能让科学研究落到实处。于是,担任西安市政务服务中心咨询专家、西安市审批服务改革体验官的我,带领学生积极投身于西安市政务服务改革当中,多次实地调研西安市政务服务情况,连续三年参与西安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案例评选,并承办“中国信息化专家学者围观西安站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与政务服务改革结下科研情缘,从主持的双创项目到发表的C刊论文都与此息息相关,其撰写的政策建议也被西安市行政审批局所采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从书本到实践,从实践到互动,从互动到生成,从生成到热爱。我希望借此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中踔厉奋发,一路前行。
所谓从0到1,应是教导学生从心浮气躁到踏实严谨的历练。学生在大三大四投论文的时候,总喜欢催我:“老师,我改得差不多了,可以投稿了吧?”科学研究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曾记得多少个夜晚我把孩子哄睡后,和学生一起在线跑数据,只为了一遍遍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学生一遍遍修改文字,只为了锤炼语言和纠正错别字。即便博士毕业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博士导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大学不仅学做事,更多的是学做人”。严谨做事,踏实做人,是博导教给我的第一课,也一直是我给学生上的第一课。师者,为师亦为范,我希望孩子们能在这种言传身教中学会成长,这既是学问,也是人生。
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是教师;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是师生情。这些年毕业学生从就读的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地给我捎来问候,往往让我倍觉温暖,这些孩子们给我带来的美好,常常让我内心充盈。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明晰作为一名师范大学教师的初心,那就是坚守三尺讲台立德树人,坚持教育岗位教书育人,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作者系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