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书的味道。小时候,每学期发了新书,我都要把头埋进书里闻半天,那是一种淡淡的墨香,那墨香里有历史风云,有美妙未来。我总是闭眼深嗅那墨香,回忆过去,憧憬未来,向往幸福。
上小学的时候,农村的条件不好,对于拿碳棒在地上写字的我们来说,本子都是稀缺之物,更别说是课外书了。有一次,老师上课拿了一本小学生作文给我们读,下课我便去老师办公室借来了那本作文书,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那本书我在怀里揣了整整一周,一直舍不得还给老师,那书里的每篇作文我都反复读了好几遍。我还照那书的样子把我写的作文也收集到一个本子上,编了目录和页码,在封面写了几个大大的字——“虎玉芬的作文”。后来,老师把我的那本“作文书”收藏了起来,我经常听学妹说老师给他们读我的作文,为此,我还得意了很久呢。
父亲虽也是老师,家中却没有藏书,大概是没钱买吧。有一次我在大立柜顶找东西时发现了一个小木箱,我踩着板凳搬下来一看,里面竟然有几本书,我欣喜若狂,偷偷把那几本书据为己有。每次下雨的时候,我就钻进被窝看那几本书。其实那几本书都是父亲上学时的课本,我最喜欢那本《大学语文》,因为那书里介绍了一些中外经典名著。我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些名著的简介,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想象着书里的情景,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小学毕业后我考到了县城,县城里的人相对来说比较重视读书,同学之间经常传看一些《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等,我也经常借来同学的书看,把喜欢的文章、句子都摘抄到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并配上插画装进一个大纸箱保存起来,可惜的是那些笔记本现在都不在了,在两次搬家的过程中遗失了一些,后来结婚了,剩下的那些笔记本也就不翼而飞了。
高中毕业,我有幸考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有着宏伟的图书馆,灰色的砖墙上爬满肥硕的爬山虎,紫红的琉璃瓦下藏着古韵遗香。整齐的书架上摆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或倚靠在书架旁,或席地而坐于走廊,或安静地趴在书桌,璀璨夺目的文学经典让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四周,忘记了自己。我喜欢朗读那些豪放、气吞山河的唐诗,我喜欢低吟那些柔软、小桥流水般的宋词,我也喜欢翻阅那些淡然记录人间岁月的散文……我曾捧着书在那里眺望过幽幽终南山,也曾在那里倾听过雁塔钟声;我曾在那里遥望过秦岭星云,也曾在那里幻想过我的星辰大海。
有时候我也会借书出来读,我一边读着书里古今中外的故事,一边享受着陕师大一年四季的风景。春天,绿叶参差、柳条摇摆,我在盛开着大朵玉兰花的树下阅读,把凋落的玉兰花瓣拾起夹进书里,想要留住春的芳香。夏天,碧水荡漾、白云翻滚,我在开满雍容耀眼牡丹的牡丹园里阅读,心里不断想着那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秋天,细雨轻敲石子路、轻风抚慰伤落叶,我坐在自习室的窗前阅读,一边看银杏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翻飞,一边感叹秋天的悲凉。冬天,寒梅枝头翘、暖阳印古楼,我在宿舍静静阅读,西安的冬天比较温润,下的雪也湿润很多,总能听见积雪压断树枝的“咔嚓”声……可惜四年的时光太短暂,有太多我喜欢的书都没有读完。
而今,大学毕业已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我依旧有读书的想法,挣的工资也够买几本书,可是我却没有读过几本书。总是拿“忙”当借口,搪塞别人,也欺骗自己。总是把空闲的时间浪费在看短视频、刷朋友圈和闲聊上。我知道这样做就是浪费生命,在夜深人静时也感到空虚、碌碌无为。可是,当太阳照常升起时,我依然没有选择改变。也许是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信息让我们越来越浮躁了吧。
今天是周末,写完这篇文章,我随手打开了一本书。把头深深埋进书里,墨香如故,闭眼深深嗅一口那墨香,我仿佛看见了远古战马强劲四蹄扬起的尘土,我仿佛看见了陕师大古色古香、典雅迷人的图书馆,我仿佛看见了未来的列车直入云霄,驶向浩瀚的太空……
人间清淡,愿我们都能守住一缕墨香。
(作者系我校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