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3月4日在京召开。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政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来自五湖四海的代表们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汇聚民智,共商国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两会召开之际,我校师生员工学习热情强劲,讨论氛围热烈;全国人大代表、我校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方兰教授立足社会实践,认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今年两会,教育依旧是高频“热词”——“教育家精神”“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数字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教育热点话题持续引发师生共鸣与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3年工作,介绍了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2023年工作回顾
* 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
* 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
* 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双减”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
2024年工作任务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
* 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 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处“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城普通高中建设
* 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 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 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 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全国人大代表方兰:
心系民生大业,不负人民所托
加强黄河流域安全协同发展
向世界讲好黄河治理故事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之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议题。全国人大代表,我校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河研究中心主任方兰建议,从能源、粮食和水的安全性上来考虑高质量发展问题,加强黄河流域的水—能源—粮食—生态协同发展。加强黄河流域城市群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系统的韧性治理。此外,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方兰建议,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数字乡村建设,促进黄河流域城乡要素流动,缩短沿黄省份(自治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优化沿黄产业布局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方兰代表建议,既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商机制,多措并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面向“双碳”目标,坚持先立后破。方兰代表分析,总量上,通过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费总量,为优化能源结构和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结构上,在供给侧抓好能源富集地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在消费侧加大可再生电能推广使用力度。
将生态文明理念嵌入黄河文化国际传播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位置。2018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在我国对外宣传报道中,传播将曾经水患频仍的黄河治理成为一条沿河两岸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幸福河”,不仅有利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深入了解,塑造中国环境友好的国际形象,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参考我国的治水经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方兰建议加强与国际组织、机构和国家的合作,共同研究黄河治理的经验和成果;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和培训班等活动,分享黄河治理的最佳实践,吸引更多国际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提高黄河治理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借助文化交流活动,将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黄河文化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举办黄河文化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戏剧演出等活动,通过艺术表达形式,传递黄河治理成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国际公众对黄河的认知和关注。
用专业优势护黄河安澜
近几年,方兰做了很多有关黄河流域的研究,包括从粮食安全角度看,水资源如何分配;从生态保护角度看,生态廊道应该如何建设等。在方兰看来,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容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唯有深入一线、扎实走访、潜心研究,才能了解实情、找准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有建设性与针对性的建议。
“今年,我将继续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协同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兰说,“人大代表的身份赋予了我更多社会责任,我要努力发挥自身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以科学的学术研究保证议案建议的高质量。”
师生热议:
建功新时代,奋斗正当时
文学院党委现当代文学党支部宣传委员、于敏副教授谈到,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强调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身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员,我深受鼓舞,也倍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在接下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我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守教育者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贯彻两会精神与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学部本科生辅导员陶婷婷分享自己的感受: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一定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弘扬教育家精神,切实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当好青年学生的青春摆渡人,助力学校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师计划”师范生丁尚聪同学认为,两会是一年内的政治大事,他十分关注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时代方向。我作为“优师计划”师范生,国家寄予我们促进教育公平的光荣使命,我将以新时代为引领,扎实学识,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计算机科学学院2021级“青马工程”班学生刘泳灵同学谈到,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作为大学生党员,自己一定会知行合一,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困难与挑战中磨砺自我,将“两会”精神贯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展现靓丽的青春风采。
(文字整理:程李剑 卢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