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当奋发向上,不负韶华,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让每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长为自己理想的模样!”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5届“优师计划”毕业生巨晓菁,怀揣着扎根西部的梦想,即将奔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教育局下属学校的三尺讲台。
是什么,让她做出这样的选择?答案要从一场特别的分享会说起。
大三下学期,学校组织开展的“职场有道”职业生涯人物系列访谈活动中,巨晓菁第一次听到了校友张莎莎的故事。这位师姐秉承学校“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的精神火炬,回到了母校安康中学任教,续写了“长大后又成为了你”的动人故事!
“她接过曾托举她的接力棒,为莘莘学子点亮未来前行之路,让花开花,让树成树。”如今,这个接力棒也来到了巨晓菁的手中。“前行之路或许漫长,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相信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学生必将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巨晓菁,只是陕西师大“西行潮”中的一个缩影。建校80余年来,陕西师大累计培养毕业生51万余人,其中,近30万名扎根西部教育事业。一代代陕西师大人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西部教育的华章。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陕师大长期以来“润物细无声”的思政价值引领!作为扎根祖国西部的部属师范类院校,陕西师大深耕“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的育人内核,构建起全方位、沉浸式的精神传承体系。
学校以老一辈一线教育工作者为典型,以校内杰出教师代表为示范,以新一代“红烛”为引领,通过讲述他们勤学笃行、乐教爱生、至诚报国的事迹,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每年,学校都会邀请30余名扎根西部基础教育一线的校友返校,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从西藏那曲的雪域讲台到宁夏西海固的黄土窑洞,他们带回的故事有泥土的芬芳、童声的回响——带着西部大地之风的“行走的思政课代表”,比任何宣传词汇都更有力量!
思政引领,并不是空洞的单薄说教,而是用一支蜡烛点燃另一支蜡烛,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
为了能让毕业生们“想到西部去、能在西部立足”,学校还创新性实施了“校地协同、联盟联动”的就业拓展战略。校领导班子每年深入西部地区各地市、各行业,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拓展就业岗位,与地方教育部门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学校还联合20余省内高校,在陕西省教育厅指导下牵头成立“陕西省师范类高校就业联盟”,先后赴新疆、西藏等地集中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当西部的风吹进校园,“到西部去”也成为一种灵魂的召唤、生命的直觉。一个个启程奔赴的炙热背影,汇成新时代最澎湃的浪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美的青春之花!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唐芊尔、张哲浩、李洁,通讯员曹茜文)
报道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f69ddff9ca7246528a3e8c6e201df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