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报》丨揭示传播技术与社会文明互构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报西安讯(记者陆航)9月20日,2025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近现代传播技术与社会文明”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国近现代传播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变迁与文明转型,并对当前数字环境下新闻史研究与新闻实践的发展路径提出新见。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在发言中提出,当前地方新闻史研究往往将“地方”视为孤立封闭的“单点”,陷入“地方+报纸”的简单框架。他强调,应当将地方理解为全国网络中的“节点”,注重其与整体之间的有机关...
2025-09-25
-
西安发布丨薪火相传 赓续历史文脉
西安作为唐代都城长安的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唐代历史遗存,如大明宫遗址、兴庆宫遗址、大雁塔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田野调查场域。1986年,《唐史论丛》应运而生,作为国内唐史研究的三大核心刊物之一,它以选题前沿、关注学界研究焦点、促进青年学者发展为特色。例如第三十七辑刊载的学术论文,对元和年间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提出全新解读,突破传统藩镇说,引发学界广泛讨论。又如,90年代之后,西安新出土了大量石刻墓志,《唐史论丛》编辑部聚焦学界研究热点,发表多篇“丝绸之路”关联的学术论...
2025-09-25
-
西安发布丨AI技术遇上西夏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神秘的西夏文字曾长眠于历史尘埃,清末重现于世后,对其的解读与研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在西夏文古籍整理与数字化进程中,文字的基础性识别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耗费研究者心力与时间的核心步骤,其中尤为烦琐的手工录入环节曾严重制约整体工作进程。为了突破研究发展的这一关键瓶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光伟带领团队创新性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现了西夏文字的自动识别。2017年,他的西夏文AI自动识别系统获得教育部立项,在2018年初,研究团队就已经完成大规模西夏文字标注数据集的开发,这...
2025-09-22
-
《光明日报》丨尤西林:人工智能时代的自由劳动与积极休闲
光明学术笔谈闲暇,是必要劳动之外的自由时间。休闲,是自由时间中的自主行为。谋生劳动,由于其外在目的性、职业分工与工序化,使得劳动者呈现出疲劳的自然状态,恢复性休息成为劳动者亟须被满足的生活需要。虽然“恢复性休息”尝试将“休闲”纳入劳动者的生活常态中,但这一平衡补偿机制更多被归类为消极休闲文化。并且,人工智能时代“加速主义”强化的疲劳,促使消极休闲容易演变为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谋生劳动的缺陷。但我们应看到,人工智能时代也为变革谋生劳动的自由劳动理念提供了可能。信息...
2025-09-22
-
《中国教育报》丨陕师大千余名公费师范生15年接续援藏 一场雪域高原上的支教接力
“老师,看我画的布达拉宫,里面藏着您教我的各种构图技法呢!”在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美术课上,学生卓嘎向实习教师杨鹏鑫展示自己的作品。杨鹏鑫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公费师范生。自2010年首批公费师范生赴藏实习以来,陕师大已连续15年组织千余名公费师范生,前往拉萨、日喀则、阿里、山南、林芝等地市的20余所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其中有80%以上的实习生主动选择留藏任教,在世界屋脊书写教育报国的青春答卷。1“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热爱”陕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付瑜至今记得,2010年秋,...
2025-09-22
-
中国社会科学网 |“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陆航实习记者杨非非)9月19日,“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聚焦数智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机遇、挑战和限度,探讨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径和思政育人的新范式,推动思政课建设在智能化转型中实现内涵提升与形式创新。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永辉,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谭方正,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高宝荣,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世娟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主持。此次会议...
2025-09-21
-
《三秦都市报》 | 19岁链球小将世锦赛首秀摘铜,以热爱为炬传承为翼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郭子荻实习生梁家恒)9月1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链球决赛中,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25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张家乐以77米10的优异成绩摘得铜牌,为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右:张家乐)“体验”之外的惊喜,放松心态解锁最佳状态“赛前就想体验大赛感觉、累积经验。”回忆起世锦赛前的心情,张家乐向记者坦言,最初的目标聚焦于“成长”而非“成绩”——毕竟,她曾以为自己的征程会从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起步,此次能直接达标世...
2025-09-20
-
学习强国|陕西师范大学红烛苗圃暑期服务班:为奉献者奉献
2025-09-20
-
中国教育新闻网丨陕西师范大学:“三化三高”做深做实对口支援工作
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教育援青、教育援疆政策要求,按照教育部和陕西省有关部署,自2006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昌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理工学院、塔里木大学、陇东学院,对口合作宁夏大学,“组团式”对口支援新疆工业学院,支持西藏民族大学四个学科专业建设共6个省(区)10所高校工作任务。多年来,学校按照“整体规划、一体部署、分步实施、多维策应、点面结合、重点突破”...
2025-09-20
-
《中华读书报》丨2025国际青春诗会助推中拉文明互鉴
(本报记者舒晋瑜)九月的西安处处洋溢着青春与诗的浪漫与激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化中拉人文交流与合作,丰富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涵,以“文明的回响”为主题的“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9月14日在西安拉开帷幕。1980年7月23日,被誉为“中国诗坛泰斗”的《诗刊》编委艾青在首届青春诗会上谈道:“我们时代的特点就是现代化,现代化就要开放,就要思想解放,就要中外交流。”1985年,《诗刊》发表了谢冕评青春诗会的长...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