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链接:http://www.sxjybk.com/2025/0903/121027.html
全文如下:
在平凡世界里点亮不平凡的未来
——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韩谈判
作者:周健
盛夏的黄土高原,沟壑梁峁间的绿意倔强生长。清晨六点半,韩谈判准时出现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中学的教学楼走廊,轻轻走过一间间教室,眼中满是不舍——他为期三年的教育帮扶,即将告一段落。

1992年,韩谈判从陕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陕师大”)中文系毕业,进入一旁的师大附中任教。2017年,一声特殊的教育号令改变了他平稳的生活轨迹:担任陕师大教育帮扶云南省景谷县“景谷班”班主任。自此,从云南景谷到贵州沿河,再到陕西延川,陕师大的帮扶任务在哪,他的足迹就延伸到哪。他全程参与三段帮扶历程,成为陕师大教育帮扶的生动缩影。
2022年7月,韩谈判受陕师大选派,只身来到学校承担教育部县中托管帮扶任务的延川县中学。三年间,他不仅用奋斗为当地教育筑起“三个台阶”,更激活了师生乐教乐学的一潭春水。
心中锚定教育改革的蓝图
刚到延川县中学那天,韩谈判的行李还没收拾妥当,县教体局与学校便将常务副校长的重任交到他手中。“这份莫大的信任,让我没有退路,唯有全力以赴。”他说。
黄土高原的凛冽寒风,吹得人脸颊发红发痒;食堂的一日三餐,大多围着土豆打转。这些生活上的不便,他根本无暇顾及。“刚来时,我常驻足在文学巨匠路遥先生的雕像前,能感受到这所中学和陕师大一样,流淌着光荣的传统与朴实坚韧的精神血脉。”这份精神,最终内化为他“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行动力量。
比起生活不适,他更迫切想弄清:这所有着近70年历史、曾是周边几县学子争相就读的学校,如今究竟面临哪些瓶颈?自己的帮扶工作该从何处入手?
“实验室形同虚设,优质生源大量流失,教师平均年龄高达44岁,家校共育更是无从谈起……”最让他揪心的是,“孩子们普遍看不到希望,觉得反正学了也考不上大学。”边走、边看、边交流,韩谈判的眉头渐渐紧锁,心中却燃起了攻坚克难的斗志。
“景谷、沿河、延川有什么异同?以前的帮扶经验还管用吗?”无数次自我叩问、一夜夜辗转沉思后,一张“三年三步走”的帮扶蓝图逐渐清晰——核心在于提升教学实效:首年打基础,贯通教学与德育;次年提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第三年创品牌,形成常态化效应。
事实上,早在韩谈判到延川县中学的前一年,新上任的王永江校长已带领师生迈出改革步伐。“韩校长的加入,无疑是为学校改革添了一把有力的柴火。”王永江说。
让自家孩子放心上家门口的学校
教学质量如何提升?高质量备课是起点。“以前我们搞联合备课,教师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部分,很少着眼教学整体。”副校长张永红坦言。
韩谈判与张永红一同组织教师推行“二轮备课”:先由教师个人完成全程备课,再通过集体研讨打磨细节。这种模式无疑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推行初期阻力不小。“说不动,就带头干!”韩谈判放下“校长”身份,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备课会、听课、上示范课、做教研中。
47岁的数学备课组长成朝晖,是韩谈判推行教改的得力助手。办公室、走廊、操场,两人只要碰面,总会争分夺秒探讨教改,“有时在食堂聊到饭菜凉了,还意犹未尽。”经过一年历练,成朝晖成功获评延安市教学名师。
“‘隔叶黄鹂空好音’‘塞上长城空自许’‘此地空余黄鹤楼’……同学们,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空’字!”“那这些‘空’字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课堂上,韩谈判通过来回问答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将文字与情感浑然交融。“这样的课,一听就忘不了。”师生们啧啧赞叹。
韩谈判还发现,以往的教学常忽略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情:按部就班讲课,学生只能囫囵吞枣;照搬现成试题,考二三十分的情况比比皆是。
针对这一问题,他锚定高考重点与学生失分点,在各学科推行“典型题典型讲”,同时加大基础知识点与典型题的考查力度——比如,语文阅读材料首段的常见作用、数学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英语作文中关联词的运用等。坚持几个月后,学生考试平均分终于摸到了及格线。“要让每个学生都有题可做、有分可得,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韩谈判说。
“大家都有孩子,咱们一起把学校办好,让自家孩子能放心上家门口的学校,多好啊!”“当老师,就是要把更多孩子培养成才,帮更多家庭走向幸福。”日复一日,韩校长的苦口婆心,渐渐唤醒了教师们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老中青教师齐发力,教风悄然转变,如春雨般滋润着学校的每个角落。
教育掺不得半点假
“‘静女其姝’的‘姝’,又写成‘淑’啦!”早读时间,韩谈判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耐心分析模拟考卷中的错误。“教育掺不得半点假,功夫都在平时、在细处。”每次考试后,他还会给表现优异的孩子买文具当奖励。时间一长,师生间的信任感越来越深——家长不在身边时,学生有心事都会主动找韩谈判倾诉。
“杨博,下次有机会,给学弟学妹们讲讲你的成长故事吧?”尽管三年帮扶任务已近尾声,韩谈判的牵挂并未结束。这不,他又打电话预约优秀毕业生下学期回校宣讲。优秀毕业生、实习教师、调研专家……这些都是他用心搜罗的 “身边榜样”。“得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未来充满希望。没有理想和动力,怎么能行?”
其实,到延川县中学的第一天,韩谈判就把学校“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改革推进、发展特色”的办学理念,深深烙在了脑海里。
集体研学、特色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三年间,韩谈判带着师生在路遥故居演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故事,在红军东渡黄河的乾坤湾渡口开展革命教育,在父母见证下放飞写满人生理想的气球。“当我们沉浸式参与这些活动时,能感觉到自己是在发光的。”今年在艺术节上表演安塞腰鼓的高一学生,难掩内心的兴奋。
三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内驱力、推动双向交流与示范带动,以好老师培养好学生,以好学生创造好成绩…… 陕师大教育帮扶的“景谷模式”,在此地再次焕发活力。时光匆匆,努力积跬步而至千里,韩谈判与师生们共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学校教育质量三年连涨,老百姓的认可度从全县第21位跃升至第4位。
归程时,韩谈判的行李比来时沉了许多:三大本工作笔记、十几本听课记录、学生们悄悄塞来的小礼物,还有当地百姓发自肺腑的感激——“你是真心实意帮我们啊!”大巴飞驰在黄土高原上,他的心却依然紧紧系着景谷、沿河、延川的师生们:“只要他们需要,我随时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