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丨《史记》研究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视角

贾举时间:2025-11-03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杨非非)11月1-2日,“《史记》研究的现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陕西韩城举行。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聚焦“以史为鉴,汇通文明”,围绕人类社会发展与历史书写、世界文明视野下的《史记》研究、《史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记》域外传播研究、数智时代《史记》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等议题,深入探讨《史记》的现代价值、史学思想及其跨文化传播,推动《史记》研究走向世界,为《史记》研究的学术创新与当代实践贡献智慧。渭南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曹强主持开幕式。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韩城市委书记亢振峰在致辞中表示,韩城市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努力发掘《史记》中蕴藏的价值理念,更好地传承、弘扬司马迁精神,打造《史记》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史记》学术研究的时代化、现代化。

在当代语境下,《史记》的现代价值愈发凸显,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与实践启迪。渭南师范学院院长李强在致辞中表示,《史记》研究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视角,新时代《史记》研究大有可为。

《史记》是陕西历史文化保护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为后世留下了系统而详实的历史史料,构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叙事体系,塑造了中国人的历史认知和文化认同。陕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红霞在致辞中表示,《史记》的现代价值首先体现在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历史镜鉴,它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资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中国视角。此次会议既是对《史记》学术研究深度的拓展,更是对如何让古老经典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这一时代命题的积极回应。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认为,只有既记述历史事实又阐释历史过程的典籍,才是史学著作。“六大史学名著”包括《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这六部典籍。《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恰好代表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在开展《史记疏证》工程的基础上,张大可希望通过实施“全新样式古籍整理”工程使六大史学名著“好读”“读得懂”,工程在内容上包括导读、篇前“题解”或“大事提要”、简注、语译、段意、点评六个部分,以及白话本、新注本、文白对照本、注译本四种样式。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新科提出,在新时代、新思想、新形势下,“史记学”研究应以“两个结合”理论为引领,以“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为研究路径,立足现实,找准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建构自主的“新史记学”知识体系,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使“史记学”研究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目标。张新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新史记学”研究:一是探究中华文明之“根”“源”;二是探寻《史记》之“魂”;三是充分认识《史记》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四是阐释《史记》的国际影响力;五是建构新时代更完整更系统的“新史记学”体系;六是推动《史记》研究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朴宰雨,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教授稻畑耕一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师尤利娅,美国汉学家倪豪士等分别以《韩国〈史记〉文学研究的历史脉络与研究范式》《关于〈史记〉会注考证校补汇报》《〈史记〉在俄罗斯的翻译与传播》《〈史记〉在美国的接受史》为题,报告了国外《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次会议由中国史记研究会、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主办,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韩城市司马迁学会承办。

报道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11/t20251103_59291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