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与陈继儒的《小窗幽记》、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并称为“处事三大奇书”。
《菜根谭》前后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欲成大事者,必先修其身,但在生活实践中,修身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做出正确选择。因为正确的选择既能成功塑造我们的性格,又能彰显我们的品德。君子既可能成于细节也可能败于细节,正如书中所言:“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在谈到“交往”时,作者认为交往并非觥筹交错的往来,而是泛指一切与人交往所应当秉持的原则和态度——圆而不滑,从容练达。譬如,“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此处强调的是待人接物应该坚持浑厚的原则,美丑、贤愚标准不宜太过分明,否则,容易与人形成隔阂,难以形成亲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概论部分有“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浓烈肥美辛辣甘甜并非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应是淡,尝遍了海味山珍,院子里的野菜也别有一番滋味。“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启发我们适当做减法,给生活留一些白。
《菜根谭》倡导一种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如同与一位鸿儒大家交谈。这位鸿儒大家年少时意气风发,大有作为,立君子之身,成君子之名;中年时人情练达,与人交往进退有节,玲珑有度;老年时闲云野鹤,做一个知天安命的豁达隐士,“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人生,就是在修行之路上不断探索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常,如何坦然应对未来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把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的出世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态度结合在一起,在处世、修身、做人和治学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事实上,这种集儒、释、道三家于一体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故有人形容中国人是“头戴儒冠,身穿道袍,脚蹬芒靴”。在此三种思想的熏陶下,中国人既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涵养了柔韧、圆润、豁达的人生智慧。
“咬得菜根者,百事可做”是洪应明先生的菜根语录。菜根本是弃物,只有心定而神宁者才能咀嚼出其味。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便能读出不同的味道。读之宛如心中积郁为清泉所洗涤,又似窥见群山隐匿的星星,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人生如白驹过隙,然而清欢值得慢慢等待、品味并珍藏。
(作者系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