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72期 七版:七版综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 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我校师生员工掀起学雷锋热潮

作者:记 者 周 健 学生记者 周宇亮 何博名

2023-04-05 00:33:09

“慢慢来,这一笔需要拉长一点画……”3月4日,春阳和煦,枝头的玉兰次第绽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小火乐·五点钟陪伴团队以及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志愿者走近凤林社区智慧美镇小区,和社区的小学生们一同挥动画笔、开展歌唱会、学习雷锋精神。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2月23日,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60年岁月流转,雷锋日记字字清晰,雷锋精神熠熠生辉,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踏着春的脚步,近日我校师生员工也纷纷加入学雷锋的行列,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雷锋精神。


“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


1959年12月20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每个人从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几十年的生活,就构成各人自己的历史……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保持“历史鲜红的颜色”,须学无止境,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以坚定的信仰指导实践。


2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的第二天,校团委立即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点亮红烛之光 奉献志愿青春”主题学习活动。与会全体师生通过阅读原文和观影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了重要指示。大学生马列理论读书社团支部书记黄晶晶动情地说:“我将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读马列经典著作中深刻领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发扬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努力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3月2日,在“传承雷锋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师生座谈会上,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国旗护卫队队员代表等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观看了原创微视频《以你之名》,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学习体会和感悟。“退役不褪色,作为新时代的退役大学生,我们更应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像雷锋那样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20级退役大学生士兵许信园坚定地说。


“把‘爱岗敬业’时常放在心上,把‘师生服务’融入生活日常,把‘助人为乐’当成校园风尚……”3月3日,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名发布“致全体青年学生的学雷锋倡议书”。


一纸倡议,八方响应。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随即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主持人陈吟雪同学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雷锋精神的意义与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倡议大家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作出应有贡献。


“‘红烛家园’启用啦!”3月6日,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空间“红烛家园”刚刚启用,就迎来了在这里举办的第一场学习活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争做新时代雷锋传人”专题学习。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尉和“红烛班”“红石榴班”、国旗护卫队成员、大学生退役士兵代表围坐一圈,热烈交流。他说,“可贵的不是一日学雷锋,而是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国旗护卫队队员邢家豪动情地说,“我会时刻坚守信仰,担当护卫国旗的光荣使命,将雷锋精神倾注到每一次高质量完成升旗任务的实践中。”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月3日下午,教育学部团委在我校雁塔校区女生宿舍楼前组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绿’动青春‘植’愿”主题义务植树活动。26名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精细分工、各司其职,不一会儿便栽好一排排青翠的法国梧桐树苗。


跟随记者的步伐,沿着梧桐大道继续向前,会邂逅一群肤色各异、口音不同,却身着同样服饰、满脸洋溢笑容的志愿者们。3月4日,国际汉学院团总支组织由国际留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分别前往雁塔校区家属院、图书馆等开展垃圾清理、图书馆馆史和设备操作流程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本次志愿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感受到了‘中外融汇,知行合一’的内涵。”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剑诗用略显生涩的汉语说道。


从校内到校外,陕师志愿者的身影依然活跃。3月5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来到雁塔区融创珑府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和少儿素质拓展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与。“你好聪明,太棒了!”一位小朋友在听完讲解后,迅速将各类垃圾正确分类,引来志愿者和周围家长的阵阵夸赞。活动结束后,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自己从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文明和环保意识;志愿者们也在身体力行中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午阳和煦劳动忙。3月5日下午,国际商学院3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开展了以“学习雷锋好榜样,研途携手志愿行”为主题的志愿实践活动。他们身着“国际蓝”志愿者马甲,或是整理图书架,或是揩亮玻璃窗,或是除去实验室瓷砖上的污垢……劳动的快乐让每一名同学的笑容更灿烂。


志愿活动是汇聚众人之力的助人之火,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善意则是温暖心灵的点点星光。文学院本科生盛梓峰真诚地说:“我去食堂的时候经常会顺便看一下有没有同学的饭卡落下被收集到失物招领处,也会在朋友圈和互助群里转发有关信息。”


“学校快递站的货架比较高,有一些身材较小的女生取不到最上面一排的包裹,每当这时,总会看到旁边高个子的同学会帮她们取下来,后来我也有了这样的自觉。”经常网购的陈鑫同学说。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走进学生公寓周园,保洁员侯春艳正踩着踏板,在缝纫机前为学生缝补外套。自2003年参加学校后勤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利用闲暇时间,义务为学生做些缝缝补补的小事。


“学校十分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心里很感动,总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回馈学校师生。”侯春艳笑着说。二十年如一日,她将自家的缝纫机搬到学校,利用午饭晚饭时间帮学生们义务缝补,已成了每日都不能落下的工作,“希望通过我的举手之劳,让离家在外的孩子们感受到多一点的温暖和方便。”前些年,侯春艳被学校授予“学雷锋标兵称号”,但侯春艳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以后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而对于“负责敬业,恪尽职守”的雷锋精神,学校的辅导员们也有话要说。“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继续以高度的自觉和实际行动当好雷锋精神的传播者、躬行者和示范者。”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研究生辅导员吕茂庭说。


教育学部研究生辅导员杨宁则联系工作实践,分享了自己对雷锋精神的感悟:“我们要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要与时俱进地把雷锋精神的实质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诗词小课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今七言律诗之冠——杜甫的《登高》。”刚过去不久的学校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对文学院本科生边婧而言是一场难忘的挑战。“我一边向指导老师咨询专业建议,一边请舍友‘扮演’学生进行模拟,发现问题一点点解决、一点点打磨。”回想比赛时刻独自在线上试讲呈现出良好的效果,边婧感慨,“所谓‘钉子精神’,就是对耐性和恒心的考验。只要不言放弃,就一定能钻出‘瓷器活’。”


图书馆四楼,在这里已“驻扎”近一年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王育鑫,正在加紧准备考研复试。“考研是一段漫长枯燥的过程。道阻且长,行而不辍。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颗再一颗,‘钉子精神’是我备考期间化解迷茫和徘徊的最佳解药。”王育鑫说。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这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歌咏雷锋同志》中对雷锋的崇高礼赞。雷锋精神淬炼着理想之光,坚韧至净,虽经沧桑变迁,终不改其精魂。惟有以坚定的信仰指导实践,“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乐于奉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敬业爱岗,恪尽职守,“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不畏困难,砥砺奋进,发扬“钉子精神”,方能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