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76期 八版:八版副刊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阅读,是对生命最好的告白

作者:包伟霞

2023-06-08 22:42:39

一如热爱盛夏清柔舒爽的风,我醉心于墨迹轻烟的书卷。手捧一缕缕书香,身边便绽放朵朵深沉的玫瑰,时光悄然拢起,仿佛垒筑起一个气象万千的新世界,在生活和书籍交相映衬下,永远不会有故事的终结。


阅读,是生命最美的妆容。读书多了,人的内心会更加充盈,精神更加富足,举止、谈吐、气质和风度都散发着知识的魅力,对人天然就会有一种吸引力。当你在山之巅海之滨看了一场壮观的日出,脱口一句:“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当你面对无私付出的奉献者,由衷赞美一句:“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当你面对物是人非的境况,感叹一句:“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在人生许多时刻,当我们用文字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和思想时,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更加光彩夺目。笑容是最好的装点,笑可以传达丰富的善意,温暖人们心底的悲凉。而书是一座储存无数欢愉因子的富矿,在和书籍相伴的日日夜夜,那些因子就如清幽的香气,迷住了你的双眼,眉飞色舞、拈卷展颜的瞬间,便是我们离美最近的时刻。


阅读,是治愈创伤最好的药剂。生活本就是祸福并存,苦乐参半。面对人生的逆境,内心不免就像下了一场雨,潮湿阴冷得无处躲藏。面对种种愁绪和伤感,翻开书页,就会发现你的很多烦恼,书中自有答案。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那些潜藏在泛黄纸张中的智慧和精彩,是消解烦恼忧愁的“灵丹妙药”。很长一段时间,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的心里就像长了一只只饱含热泪的眼睛,一有风吹草动就潸然泪下,是书籍给了我宣泄情绪的窗口。作家史铁生面对苦难和疾病的明朗和达观,一句“当太阳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让我对生命的真谛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当我孤身一人在异地求学之时,面对饮食、气候、生活上的诸多不适应时,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暗暗流泪,是文字再次给了我温暖的力量。苏东坡面对贬谪、流放时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永葆热情的赤子之心抚平了我满腹牢骚的心。孤独是生命卸不尽的浓妆,朋友的疏远常常让人心意难平,是书籍给了我可以依靠的肩膀。约翰·克里斯多夫个人成长中,在爱情、家庭、友谊、事业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中挣扎和斗争,那句“我们之间没有敌人,没有坏人,只有可怜的人”让我有了释然的勇气。


阅读,可以丰盈教师的生命。作为一个刚刚站上讲台的语文老师,我开始身兼读书人和教书人的双重角色,教师是带着自己的阅读史走进教室的,如果没有书籍的滋养,缺少智慧的阳光,我该如何去照亮他人的生命?现在,尽管忙碌和繁杂成了生活的代名词,但我还是会见缝插针地读书,无论是课间、旅途、饭前饭后还是等车的间隙,都会翻开书页,贪婪地品尝精神食粮。如果说在教学中我有一点点的从容和自信,在谈吐中有一些妙语连珠,在写作中有些许独特见解,都离不开书籍的照拂和引领。当然,教师不仅要自己善于读书,更要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让他们逐渐地发现书中的美好和馨香。在每一个晨曦初现的清晨,我会和学生一起放声朗读经典篇章;在课间十分钟,我会和他们一起探讨书中的精彩段落;在写作漂流瓶中,我们一起天马行空地抒发想象……一颗颗读书的种子在不经意间播撒,蓦然回首,却发现它们已经吐露新芽,很多学生已经渐渐爱上阅读。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行走在流光溢彩的字里行间,生命可以获取向上生长的养分和力量。去矢志不渝地读书吧,总有一天,收获会像五月的花环,飘然簇拥你的颈间。(文章系本报“我的阅读故事”征文)


(作者系文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