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客户端丨翰墨传情育桃李 陕师大手写录取通知书续写十九载文化坚守
7月18日,陕西师范大学2025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暨“悦临书法经典”临摹打卡活动开笔仪式举行,这场延续十九载的文化传承盛宴正式启幕。坚守19载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是陕西师范大学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缩影。今年参与书写的10位老先生平均年龄超过73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3岁高龄,4位老师连续书写超过10年。为呈现最佳书法效果,老先生们日常坚持练习小楷,书写时一丝不苟,力求每一份通知书都字体规范、结字舒展,让新生在开启求学之旅时便收到满载文化温度的“第一份礼物”。陕西师范大学一直...
2025-07-19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丨第17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在陕西师大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实习记者刘瑞湘)7月12日,第17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开幕。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云博,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和平分别致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化成主持开幕式。“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深沉积淀与精神纽带。王云博介绍,历史学科是陕西师范大学极具底蕴优势的学科之一,涌现出以史念海、黄永年、斯维至、朱本源、赵世超等为代表的一批成就斐然的专家学者,培养了一大批在学界、教育界颇具影响的优...
2025-07-16
-
《西安日报》丨AI技术赋能陕北民歌 —陕师大打造全国首个民歌垂直领域专用大语言模型
西安日报讯(记者王佳玥)日前,陕西师范大学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成功打造出全国首个民歌垂直领域专用大语言模型——“秦风”陕北民歌大模型,并配套开发了智能体感厅等应用系统,标志着陕北民歌的传承保护迈入智能化新阶段。聚焦陕北民歌领域,“秦风”大模型可实现资源的系统汇集与知识的深度挖掘,具备强大的智能问答能力,有效推动非遗民歌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时代跃迁。技术层面,“秦风”大模型汇集了海量多模态陕北民歌数字资源,并创新性地引入了基于LangChain框架的知识增强...
2025-07-16
-
中国社会科学网丨构筑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国家安全学术体系 ——国家安全研究学术共同体2025年会暨“统筹发展和安全: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刘越通讯员仝立强)7月9日至12日,“国家安全研究学术共同体”2025年会暨“统筹发展和安全: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新兵表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余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持续聚焦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智库建设,并通过汇聚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落实到行动中。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必将为“更好统筹...
2025-07-14
-
《中国社会科学报》丨李晓兵:高校社科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与路径
师大新闻网讯7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头版刊发我校党委书记李晓兵署名文章《高校社科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与路径》。文章从“筑牢理论根基构建知识体系”“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国家发展”“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创新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战略部署中,高校社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迈上新台阶。报道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7/t202...
2025-07-14
-
中国教育新闻网丨陕西高校以原创戏剧探索“以美育人”新路径—— 舞台上的“思政课”
在陕西高校校园里,一幕幕特别的“思政课”正在上演:北宋大儒张载穿越千年与当代学子对话,延安鲁艺的文艺战士与今天的大学生隔空相望,扎根西部毕业生们的青春故事被搬上舞台……近年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指导高校打造《大儒张载》《追寻》《青春·向西北》等原创剧目,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充满青春气息的戏剧作品,正在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北宋儒学宗师张载创立的关学是最具陕西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2025-07-11
-
《科技日报》丨新型涂层把水果装进“智能保鲜舱”
师大新闻网讯7月9日,《科技日报》第6版对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杨鹏课题组研发的可食用的蛋白质基水果保鲜涂层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该项技术可将完整水果的室温保质期延长至原来的2—5倍。全文如下:炎炎夏日,正是各种水果上市的好时节。然而,水果易腐的特性却导致了巨大的供应链损耗。倘若能够有效延长水果保鲜期,将显著减少食物浪费,意义重大。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杨鹏课题组成功开发了一种可食用的蛋白质基水果保鲜涂层。它不仅能将完整水果的室温保质期延长至原来的2—5倍,甚至连鲜切水...
2025-07-09
-
《文化艺术报》丨秦封宗邑瓦书:镌刻千年的官方“土地凭证”
在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战国“秦封宗邑瓦书”。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的农民在浚通沣河时,挖出了一块长方形陶坯刻字的瓦片,1978年因缘际会被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珍藏。它虽鲜为人知,但在学界和书法界,却一直都是“低调且有内涵”的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秦封宗邑瓦书不仅是先秦考古专家研究的对象,还是金石爱好者的珍视之物。虽然没有青铜金石华贵,但那方寸之间浓缩的战国制度革新、文字嬗变与土地伦理,都昭示着它的非比寻常。121个秦篆文字记载了公...
2025-07-07
-
《中国青年报》丨一门课如何让“Z世代”紧抱成“石榴籽”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海热打小在鄂尔多斯草原长大。最初,她眼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爷爷烟斗下飘出的故事。“小时候,爷爷总念叨,以前放牧时,汉族邻居会帮我们修理勒勒车,蒙古族阿爸阿妈则教他们辨认草场。春种秋收、婚丧嫁娶,两家人永远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后来,中学历史课本中“茶马古道”的驼铃声、“土尔扈特部东归”的马蹄声,让海热对民族交融有了更壮阔的想象。可那时的她,总把这些当作泛黄书页里的“传奇”。直到来到中央民族大学求学,一门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课程,...
2025-07-07
-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丨陕西师范大学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全员参与、强化数字赋能、突出文化浸润,打造全场域、全时段、全维度、全覆盖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新模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陕西师范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红烛家园”——党建引领、凝心铸魂,建立共治模式。一是强化党委领导。该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作为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重要议题,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统筹协调机制改革、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