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709期 五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以AI赋能经管学科高质量发展

作者:国际商学院院长 雷宏振

2025-04-18 23:33:00

2025年国际商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工作总体思路和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做好落实工作,同时结合学院特点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强化特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坚持高站位、强使命、抓机遇,培养新时代党和国家需要的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切实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强化使命担当,立足新时代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等领域所需要的新型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抢抓人工智能科技进步的时代机遇,实施人才培养理念和体系的改革创新,做好数智赋能学院发展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场景化落地与应用工作。

迎接数智时代新潮涌,面向国际高水平大学标准谋划学科建设新篇章。2025年学院将继续依托学校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底蕴,以及数学与统计学科和计算机科学,重点提升理论经济学一级博士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博士学科和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建设,积极打造人口与资源环境综合协调、智能治理的中国发展经济学重点研究方向,继续突出《资本论》经典研究,突出面向智能决策的行为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在学校“2+4+X”教育评价改革制度体系的指导下,完善提升国际商学院数字化综合绩效管理办法,完善教学科研成果正面清单激励机制和负面清单预警机制,引导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聚焦提升;将数字商学实验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提升改造为“智能实验系统支持中心”,全面支持AI场景应用的课程教学、仿真实验及学术研究工作;继续做好学院特色的学术产品及活动,发挥“行为经济与管理论坛”“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支持作用,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理念持续推进国际精英商学院认证工作,以国际化开放视野推动经济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在国际上的学科影响力。

开展数智化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工程。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院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且持续提升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为此,学院将筹划面向数智化应用的实施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在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力量的同时,对现有教职员工开展数智化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形成激励与约束;强化终身学习理念,保持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与前沿研究的追踪能力和跨界学习敏感性;同时在学院构建面向AI新科技场景应用的氛围,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不断应用探索;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入,通过强化以德育人,推进学生的全能力发展;继续支持特色化团队建设,“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发挥引进人才“领头雁”作用,“中青年骨干创新团队”发挥中青年人才“排头兵”作用;研究中心(基地)发挥国家智库(CTTI)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在2025年培育建设“智能战略与创新管理杰出青年基金创新团队”,以及“智能行为经济与管理实验研究团队”。

开展基于数智化场景应用的学生发展“羽翼计划”。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加大人工智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重点强化商业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机器学习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实施效果,加强商业智能仿真课程建设力;实施“经管专业知识+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能力提升”双维驱动的新时代学生发展OPERA“羽翼计划”,打造本科生“悦研计划”、研究生“学海拾贝”和“学思论坛”质量阶梯建设工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从简单的知识转移向多方式全方位启迪智慧转变,学习方式从简单的课本学习向基于本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开放式学习转变,课堂教学从被动的知识灌输学习向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问题解决方案探讨式学习转变;学生成就管理围绕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展开,突出学研成果、竞赛成果、社会服务成果的评价机制功能;继续加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学院文化建设,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插上隐形的翅膀,建立学生生涯全流程聚焦的学生就业服务支撑体系,从招生到培养各阶段直至就业市场竞聘各环节的保障机制,全力提升学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水平。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陕西经济发展。2025年学院将继续结合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势,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和陕西经济建设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强化师生专业报国信念,发挥好专业智库的政策研究和现实对策研究功能;继续打造“千名学子进万家”学生专业报国服务社会品牌,围绕国家重点经济政策导向,做好“两重”“两新”政策在城乡实施的宣传培训以及疑难问题解答等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和陕西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