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709期 五版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奋进2025院长谈

作者:

2025-04-18 23:33:34

编者按:

为宣传贯彻落实2025年学校工作部署会精神,在全校营造改革创新、实干奋进的浓厚氛围,根据学校党委安排,《陕西师大报》特别开设“奋进2025·院长谈”专栏,持续刊发各学院(部)院(部)长围绕落实工作部署会和工作要点撰写的专题文章,阐明学院2025年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工作举措。

努力写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奋进之笔

□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力波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落实好2025年学校工作部署会精神,高质量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档升级,确保学院“十四五”规划核心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紧密联系学院实际,在守正创新中落实好学校党委工作部署。

在切实提升攻坚战打赢能力中明晰发展思路。立足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新格局,面向教育强国战略任务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不断提升打赢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攻坚战、学科提档升级攻坚战、深化学院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的能力为总体思路,重点部署启动“数智思政”“学科攀登”“改革深化”三维一体建设计划。

在锚定建设目标基础上精准发力。依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改革发展年宝贵契机,蹄疾步稳推进“AI+教学”先行先试,探索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的机制与路径,推进思政课程数字平台建设,探索数智化、精准化、分众化的陕师大思政课教学模式。紧扣学科提档升级关键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优化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体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聚焦学术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双向赋能,形成“学科—智库—社会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生态,打造具有思想引领力、学术原创力和实践牵引力的学科创新体系与平台。聚焦激发教师内生动力,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精神,完善学院内部体制机制建设,把思政课教学效果作为首要评价标准,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改革落地见效,实现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数量结构同步提升。

发扬钉钉子精神抓牢工作举措落实。一是营建“数智思政课”教学生态。积极打造“AI+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平台,建成覆盖理论讲授、实践研学、考核评价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课程平台;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1+7+N”思政课程矩阵数字化转型,打造《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等特色化智慧思政课程,持续推动以《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为代表的数字“金课群”建设;抓好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数字化成果产出,强化学校“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的育人作用,打造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云思政”示范课堂,培育“AI赋能思政金课”省级以上示范课程2门,形成“云端浸润+在场体验”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将数字化建设成果向大中小学延伸,实现教学资源跨学段共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数智建设。二是实施学科建设“攀登计划”。立足学科特色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重点建强2-3个优势二级学科;新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实验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等教学平台;设立“学科交叉种子基金”,支持交叉研究,每年培育3-5项标志性成果;实施“西部英才计划”,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三是建立咨政服务“卓越智库”。聚焦西部社会发展、稳边固边等重大课题,形成“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实践服务”全链条支撑体系;联合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项研究计划,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边疆治理政策工具包、文化传播案例库等;建立“理论成果—应用场景—社会反馈”闭环转化机制,培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复合型人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边疆行”计划,组织师生团队深入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基层宣讲、社会治理调研,形成智库报告、文化产品等实践成果,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深化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设。助力推动“一部四院”协同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夯实学科提档升级基础;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围绕特色方向凝练和团队聚合,设立专项基金,优先保障重点课题经费与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部门,探索建立“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联动工作模式。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须有新担当。在2025年的奋进之路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学校工作部署会精神,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扎实推进,以实干实绩交出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