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是“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改革发展”的全面深化之年,也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智赋能学科突破”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紧密围绕学校“1358”总体思路,以“建设国内一流数学学科”为目标,聚焦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交叉创新、治理优化四大方向,奋力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聚焦“数智+人才”,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新格局。秉持“引育并举、交叉融合”的原则,数学与统计学院将致力于实现人才链与创新链、学科链的深度融合。统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资源,构建紧缺方向人才数据库,突破人才引进屏障。深化人才引进走访对接机制,形成全链条引才服务闭环。深化高层次合作网络,建立与国内外顶尖学者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联合研究、访问交流。通过专项基金、科研启动支持等方式培育潜力青年学者,提升队伍活力。持续办好青年学术沙龙、跨学科论坛等活动。实施“导师制”帮扶计划,强化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双提升。实施学院“青苗计划”,设立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与校外导师结对机制,举办跨学科研讨活动。
攻坚“数智+平台”,打造创新型科学研究新高地。学院将继续秉承并发扬基础数学的优良传统,巩固和深化格上拓扑与非经典数理逻辑、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偏微分方程与非线性分析、数论代数与几何分析等四大科研团队的建设基础,进一步提升数学教育以及生物数学、量子信息与控制论、统计与数据科学、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等交叉学科的建设水平,推动数学与统计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深度融合。通过精心组织和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前沿学术会议,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学院在数学与统计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重点项目,力争取得省部级科研一等奖的突破。同时,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在西安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获评更高层次平台,以支持和推动学院科研创新工作。
深化“数智+教学”,重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将在2024年试点的基础上,统筹推动数智赋能教学,加快AI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升数字化教学水平。计划在本年度建设2至3门AI赋能数学课程,争取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至2门,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新形态教材1部。争取在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培育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数学密码挑战赛、师范技能等学科竞赛的培训与指导,争取在获奖层次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研究生培养方面,强化招生考试管理和生源质量提升,推进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选拔,优化复试环节,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考核,促进研究生优秀生源率再上新台阶。
夯实“数智+治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结合学校数智化转型战略及学院发展需求,数据赋能决策优化与流程精简,打造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行政办公环境。通过举办数智化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提升等活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办公场景的应用,推动办公流程数智化转型,提升行政人员工作效率与创新能力,提升师生体验满意度。
站在教育强国建设与“智慧教育元年”的历史交汇点,数学与统计学院将牢记使命,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跨越式发展,以有组织科研攻克“卡脖子”难题,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数学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