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报名并入选“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
10月7日开始,在西北饭店封闭10天接受随队服务培训,那时令我引以为傲的只是“残特奥会志愿者”这个光荣的身份,对志愿精神和志愿者要承担的工作知之甚少。
经过紧急培训并完成车站接队任务之后,我们正式进入了忙碌的赛事服务阶段。我们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七点准时和山西队一起乘车前往长安常宁生态训练中心进行比赛。
我曾经一度以为,没有翅膀就没有飞翔的可能。直到作为志愿者服务于残运会射箭项目,我才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一个特殊的射箭场地,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一场场意义非凡的比赛……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在赛场上看到的不是胜负,而是生命的精彩。
每天,我看见推着轮椅或是拄着拐杖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奔跑”着,摆动着,坚持着,任汗水浸湿衣衫,任疼痛布满全身,他们仍然努力振翅飞翔,似乎已经忘记了身体行动的不便。这一刻,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赛出了优异的成绩,在这方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每一轮射箭比赛结束时,运动员们都要去读靶、计分、拔箭,轮椅在草地上行驶缓慢,我就上前帮他们推一把。一个上午,我推着轮椅跑了12个来回,24个50米,我出了一身大汗,气喘吁吁,肚子咕咕直叫,但我的内心是快乐无比的。比赛的那几天,西安的天气异常阴冷,我们志愿者每天都要帮助运动员小姐姐和小妹妹灌热水袋,虽然是一件小事,耳边听到的是无数的“谢谢”。
就在那时,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如此被别人所需要,帮助别人让我更加懂得了自己的价值。我想这就是志愿精神,这就是志愿者的灵魂,这就是志愿服务的终极奥义。每次踩着背景音乐的鼓点,走向射箭靶去拔箭,我都觉得自己脚下生风,轻快地走在最闪亮的光环彩带上。
比赛之余,我们和运动员们也相处得十分融洽。我们之间早已不只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结下了深情厚谊的好朋友。记得山西队要离开西安的前夕,我们一起去玩游戏,这一次的游戏让我感到自己已完全融入了山西队。
游戏结束后,我看见地上有一只拖鞋,冒昧地问了一句:“咦,怎么就一只鞋?”“我的!我就一只。”说话的阿姨右脚截肢了。她接着解释,“以前买拖鞋买两只,另一只都浪费了……”一旁的强强小朋友说:“那正好,以后买一双,咱俩一人一只。”强强是左腿膝盖以下截肢。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我听着玩笑话,和大家一起笑起来,鼻子不禁一酸,内心充满激越,我想这是他们给予我力量的瞬间。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们在“飞翔”。
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天,我们去车站送走了山西队。返程途中,我看到满大街的人,他们走路那么顺畅,不跛一下脚,没有那么多的停顿,只是左右一交换,就轻轻松松走出几里路来。
我想起了强强,想起了美朵妹妹。一天晚上,我和搭档志愿者去给强强送感冒药,我们三人坐在窗边,他把左腿伸直,裤子小腿的部位飘飘荡荡,那里什么都没有。他似乎在故意向我们展示,但他又很快用手抱住左腿膝盖,藏起来不让我们看见。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我们,似乎想知道我们的反应。我在口罩下露出安慰的笑。他说:“你们要走了吗?我目送你们上电梯。”“好!”电梯门缓缓关上,强强笑得很憨很灿烂,冲我们摆摆手。他的笑脸让我记忆深刻,或许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单翼”飞翔、逆风飞翔的男孩儿。
美朵的一条腿是歪着的,走路需要拄拐,一颠一跛,很辛苦。我第一次见到她时感到十分诧异,也非常惋惜——一个女孩不能美美地穿上裙子该多么遗憾啊。后来,她告诉我,她才上高一就已经读完了全本繁体的《红楼梦》,她说只要理解了内容,不用死记硬背也能得到高分,她的勤奋、勇敢和乐观打动了我,欣赏和钦佩之情在我心灵深处油然而生。
美朵不为自己的残缺而自卑苦恼,她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和我分享她训练的视频,讲述她与射箭运动结缘的故事。我们坐车时一起听歌,一起探讨喜欢的歌曲风格。临别前,她把自己做的套弓用的绳子作为礼物送给我。
记得作家余华说过,生活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而是属于你自己的主观感受。我想,生命的快乐原本就是简单的,翅膀并非天赐,无论当我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的内心深处都应该是五彩斑斓的,都应该始终怀抱着一颗高贵且不屈的灵魂,都要做自己的英雄。谨以此篇记录此次短暂而难忘的经历,感谢在我生命里伴我成长的小伙伴们。
(作者系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