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学校2025年工作部署会精神,民族教育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秉承“民主治理、教改教研、特色学工”三位一体发展理念,聚焦“学院治理、教学科研、学工育人”三项核心工作,全面整合办学要素与办学力量,协同推进学院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学院工作对学校特色办学、学科建设的贡献力。
推进学院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升学院综合治理效能。2025年,学院将通过设立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奖”,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开展“院风、教风、学风、研风”教育活动,推进学院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全力提升学院治理的综合效能。学院还将探索面向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学院治理、教师科研管理、教师教学管理、学生学业管理等,充分发挥“AGI+”学院治理的精准性优势。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重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师生参政议政、学院决策流程规范化建设,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稳步推进学生学风研风教育、教师教风教育、管理者工作作风建设,使之成为聚合学院治理主体力量的聚能环。
建成高品质教育教学运行框架,优化教师科研管理系统。民族教育学院是教学型教学科研单位,教改工作是学院工作的枢纽链环,科研工作是促进学院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学院将强化“教学、科研、育人”协同发展,全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预科教育方面,持续推进预科教学的数智赋能、价值融入、理念升级等深化改革工作,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形成特色。在全国全校数字化深入推进背景下,学院将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实现预科教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重点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预科学科教学新模态构建、面向AGI的预科计算机课程建设、全学科推进基于AGI的预科教学方式改革、升级预科教学《综合实践课程》、凝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等工作,服务学校民族教育工作创新开展。
研究生教育方面,坚持“办优质研究生教育”理念,重点做好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成果展示会、导师学术指导工作经验专题交流活动、数智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学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研究生就业拓岗、学位论文过程质量把控等工作,持续提升学位教育质量。
教师科研管理方面,坚持“有组织科研、有压力推进”的教师科研管理思路,重点开展教师基本科研积分管理、教师课题申报“一人一年一档”管理,建立过程性教师科研目标管理制度,确保教师科研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持续提升。同时,学院将稳步推进教师科研流程管理、年度科研任务管理、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化,确保每一位教师在相应科研实力档次上获得力所能及的发展提升。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创新育人方式,打造特色育人品牌,构筑“特色学工育人”格局。在思想引领、文化认同、实践创新一体化推进的“三维育人”理念指引下,持续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民族团结文化节活动,举办更符合学院院情、学生生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谐团结、异彩纷呈”的学工特色育人文化。结合自身育人工作目标,重点推进四项育人工作变革,即搭建民族教育“三维育人”体系、构建学生干部成长赋能体系、探索“学生主导-师生互动-榜样引领”学风建设新模式、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等改革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