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乘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将坚持以汉语为桥、以文化为媒,进一步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汉语学习与中华文化传播,书写国际教育新篇章。
持续深化国际化办学,传承我校教师教育特色。学院将进一步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扩大留学生规模并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海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合作建强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持续办好“国际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班”及中文培训项目,为提升海外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贡献力量。
紧抓国家战略机遇,稳步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排名。国家将国际中文教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中文传播平台,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为汉语文化传播注入新动力。目前85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已超过2亿人。“中文+”人才在经贸、科技、外交等领域需求激增,为来华留学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我校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软科排名由2021年的全国第17位升至2024年的第8位。中国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几年在全校保持前列,2024届就业率达到100%。未来5年,学院力争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稳中有升。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扩大语言生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国际学历生所占比例,争取今年学院的留学生人数突破,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创新留学生招收及培养模式,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实现“院-企”联合或委托培养新突破。二是以恢复开设“东干班”为抓手,继续扩大留学生中学历生所占比例。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网络,力争在院际层面上同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创建海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本土教师培训全覆盖”。三是聚焦文化影响力提升。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以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系列微课程的国情教育课程《字里中国》和获得教育部第六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一等奖的《古今中国》两门获奖课程为基础,进一步推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工程”,制作《汉字里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与世界》等多语种系列微课,让汉字与中华文化走进更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