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路,西接长安南路,向东通往陕西师范大学“老西门”,是串联城市道路与校园的“咽喉要道”。
路牌静静地矗立在路口,箭头指向师大老西门,蓝底白字的“师大路”三字像一把铜钥匙,轻轻旋开了记忆的锁。1978年2月底,正是初春时节,我踩着这条柏油路穿过老西门入学,此后四年求学时光里,师大路成了最熟悉的归途。如今,西门外向南百米处,公交“陕西师大”站台上的3路车变成了603路,还多了好多“邻居”车次——那时进城返校,坐公交3路车是我们心照不宣的唯一选择。
夏日,我循着浓厚的绿荫重走师大路,欢快地踏进母校。梧桐树枝干愈发粗壮,枝叶交错间,阳光碎成金箔落满肩头,叶影在脚下晃出斑驳的年轮。路南侧的老邮局曾是并排两间瓦房,如今已蜕变成小楼,却仍像位坚守的老友,在时光里守着不变的方位。其余门面房曾织就生活的经纬,小百货店、小吃铺在树荫下攒着烟火气。
路北侧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门从前藏在距老西门不足百米处,后来校门移至路口,朝向西南。和师大一样,两校在长安都有了新校区,但这里依旧人来人往,新故事叠着旧时光,在树影婆娑里轻轻晃荡。
“师大路”因师大而命名,历经七十余载,是师大、外语学院学子往来通行之路,见证了几代学子的青春岁月,承载着两所学校校友们共同的青春记忆。虽然路还是那条路,树还是那些树,然而对学子们来说,变的是周遭的环境,不变的是心底的温度。这条路就像母亲的脐带,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青春的养分,串联起学子们跨越时空的记忆。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同学总是说:“不走师大路,等于没回到母校。”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们,你们赞同吗?
(作者系我校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