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717期 四版:杏园副刊 本期共4版

查看往期

五十年,一件事

作者:刘生良

2025-09-15 17:30:56

1976年,我被选为民办教师,之后上学、工作相间相连,在教苑忙碌了50年,今年3月接到学校通知,光荣退休了!

50年,说短也短,可谓弹指一挥间;说长也长,经历的事说不完。其间就上学读书而言,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我有幸乘此东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毕业到商洛师专工作5年后,1986年又考入安徽师范大学读硕士;毕业回陕西师大工作11年后,又于2000年以43岁的大龄考入本校在职读博,几年后终获博士学位,算是把学上到头了。就教书而言,我从县城教到州城再到省城,先后教过中学、大专、本科,带过硕士、博士、博士后;还教过函授、电大、夜大、高职、自考、培训的学生;还参与过80年代前期的工农文化补课,在商洛栲胶厂、地区运输公司、地区工会等单位为职工补习初高中语文及大学语文;再加上此前的农民夜校,除幼儿园、小学外,我几乎把不同阶段、各种类型的教育都教遍了,还从内地教到了边疆。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小学、中学都是半耕半读,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养猪、放牛、打草、打柴,帮干农活。高二时,假期就在生产队上工,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参加过打机井、造平原、建林场、修河堤等多个工程,经受过最艰苦的劳动锻炼。农民出身和当农民的经历,让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并且使我自然而然地把这种精神品质移植到学习工作中。

我一岁丧母,自小营养不良,视力就不好。高一时坐在第一排都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才被父亲领到西安配眼镜,一配就是800度的高度近视,还有散光,而双眼矫正视力还不到0.5,再也提不高。此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长期过度用眼的学习与工作,使我的近视度不断加深。可以说,我50多年来的学习工作,都是在高度近视的情况下进行和完成的。我的整个人生,几乎全是在昏暗不明的状况下摸索过来的。视力极差的人,较常人困难殊多,却把眼睛用得最扎实,何其艰难痛苦,但我从来都不畏艰难,以苦为乐,积极进取,乐在其中。而50年能始终如一,又缘于爱岗敬业。在那特别艰难的岁月,一个农村苦命孩子能成为教师,我把这看作是上苍的爱怜和眷顾,是党和人民的培养,怎能不爱岗敬业呢!对待教师工作,我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又怎能不吃苦耐劳呢!

我今生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从他们身上,我早就明白了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每年9月,都有众多家长送孩子来上学,我也曾送儿子去上大学,推己及人,又推人及己,我深知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期待。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我常想到在学生身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必须对得起他们。这对我来说,又是实实在在的师德教育和砥砺。我觉得,作为教师,理应把教学放在首位。诚然,高校教师得搞科研,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腾飞的两翼,但二者应互相促进,或者还应围绕教学搞科研,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宁可牺牲科研时间,也要确保教学不受影响。

关于教学,课堂讲授之外,我有计划地设置作业训练,对学生的作业、论文,大都逐字逐句地全批全改,小到语词、符号、句式,大到选题、观点、结构,全面批阅,一个别字、一个不当标点、一个多余空格、一处不规范的书写都不放过。每次作业及考试都进行讲评,从内容到形式一一指导,特别注重对存在问题的指正,尤对文字和格式规范的要求近乎严苛,一丝不苟,差不多每次都复印有代表性的作业、试卷留作资料。节假日占去的课时,我也会及时补上。都说教学是个良心活,那我一定要有良心,凭良心教学。

我在教学上的最大创获,是创建了中国古代文学“背摹赏探”的有效教学方法和范式。“背”即背诵名篇,重在掌握文本、积累资料且终身受益;“摹”即摹仿写作,重在熟悉文体、体验甘苦,做创意准备;“赏”即赏析经典,重在诗性感悟、审美分析和功力培训;“探”即探究问题,重在学理探讨、问题研究和能力提升。四者互为铺垫,层次上层层推进,功力上步步提高。在我看来,背诵对学生强基固本、受益终身有极大好处,同时还创新了考评机制。这项工作对教师自身有一定挑战:一是必须自己背过才能考学生,二是较费时间,需在课外进行,且很辛苦。我克服困难、带头示范,坚持了近20年。实践证明,本项目成效显著,曾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一流课程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几十年辛勤付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获了许多奖励。我在商洛师专曾获首届教学优秀奖,在陕师大先后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教学标兵、首届校级教学名师、首届明德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干部等,并获多项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担任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还获13项省厅级科研成果奖。我的教学赢得了历届各类学生的普遍好评和赞誉。其中,2012级汉1班的同学们在我授课结束时突然全体起立,齐声朗诵他们自创的小诗,以表达感念与不舍;所带2015级汉卓班的同学们得知我受命援疆即将出发,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为我赶制了一本精美的纪念册,并在学院毕业晚会的舞台上连呼“刘生良老师,我们爱你”……这些都令我无比感动,终生难忘。今年在2024级汉卓班的“最后一课”上,当学生得知这不仅是我给他们讲的最后一课,也是我在师大讲台上的最后一课时,惊愕之余,多人泪目。最后一次作业讲评结束时,万没想到,同学们赠给我一面锦旗,上书“春风化雨润桃李”等字样,这让我十分震惊,这面锦旗正好为我的教师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把这看作是对我的最高奖励!

回顾50年教学生涯,所有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分内事,所取得的一些成绩,首先应归功于党和国家以及老师们的培养教育。我本科、博士两度受教于陕西师大,与母校有不解之缘,更深深感谢我的母校。人生不易,不可能没有欠缺和遗憾。但回顾往事,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碌碌无为,没有辜负人生,我把它毫无保留且超常发挥地奉献给了教书育人的崇高神圣事业,忠实地践行了“做好人,求真知;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格言。我赶上了好时代,也为这伟大时代,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竭尽了忠诚,用尽了全力。我的教涯虽有欠缺,有遗憾,但无愧悔。回想起半个世纪勤勤恳恳、舌耕笔耘、竭诚奉献的火热生涯,我无怨无悔,且颇感荣光。

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要做一名好教师很不容易,学识渊博还是其次,首先要修德厚德,才能立德树人;要行为世范,身正才能不令而行;要仁者爱人,以心换心,用心育人。教师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要对得起这个赞誉。

到了年限就得退休,这很正常,虽多感慨,却没有感伤。在最后一课上我编了几句顺口溜赠予2024级汉卓班学子:“十九初试讲鹏飞,教苑耕滋五十春。愿今谢幕无愧悔,续火传薪靠诸君。”这是对后浪和学生的深情嘱托,也是自我勉励——人虽退休,师心不泯,愿发挥余热,为教育事业再献微力,为党和人民再尽微忱。于我而言,如果有来生,仍做教师。

(作者系我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