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管理平台 | 点击收藏 | 设为主页
《陕西师大报》总第642期 八版:八版副刊 返回目录

青春正当时 我们在路上

2021-06-17 17:56:35
来源:本报讯
作者:王于星

三尺讲台,思绪绵绵。每每面对四下无人的教室,脑海中总会映现这样一个场景:一本书、一支粉笔、无数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闪动着青春的耀眼光芒。这是一个如桃花源般存在于我心间的学堂。


行在人生旅途中,已渡有19个春夏秋冬,宿经三个驿站,每一次的驻足停留,都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不同色彩的青春印记。眨眼之间,我已经到达了第四个,这个确定了我人生目标与理想的停泊点,开启了我成为师者的逐梦之路。张爱玲先生的话,时刻印在我的脑海中,“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因此纵前路荆棘密布,风雨相隔,我也始终坚信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的字字箴言。


“在路上”这看似平凡的三个字,却将我一路以来的园丁情结动态展现。一路观之,粉笔无言,却书写下属于我们的青葱岁月;黑发积霜,却抹不掉教师留存下如母亲般的温暖印记;教室轮转,却散不去回忆中篇篇感人的青春乐章。这是我想成为教师的初衷,从学生中窥探浓缩的人生,重走润育桃李、遍地开花的育人之路。近来,在即将走出象牙塔的日子里,我常常思考究竟该把自己塑造成何种模样?疫情袭来后,一纸健康码阻隔了人们想一览众山小的冲动,薄薄的口罩削弱了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碰撞。作为一个地理系的学生,我想要将祖国疆域辽阔的壮美画卷完整展现,想要将星辰为伴、日月护航的动人景象生动再现,更想要在后疫情时代的路上不断探索成为教师的真谛。


在路上,潜心修炼人生品格。师者,人之模范也。以“慢”教诲师生,以“品行”感染师生,情系海堡,是他——王金湖,将红荆条精神传遍四海,自撰文篇,自制课件,每一步的亲历亲为都是他高尚品格的体现。涂鸦校园井盖,静观夜空烟火,兰会云从一个青涩小伙变为时代先锋,纵然年岁有加,但思想不老,品格不败。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愿心中长存温暖与力量,修炼人生品格,影响世代学生。


在路上,注重追求教学质量。可以没有学富五车的渊博学识,但求技巧出彩,学生乐听,得以使听者耳闻有声,如沐春风,学思良多,受益有方。现在的我,仍踩在旧日与今朝的交界线上,探寻窗外的新时代的召唤。心系儿童,不忘初心,立足讲台数余载,步步探索时代新人的教育良方,立足超越,这是窦桂梅老师新时代的筑梦脚步;扎根一线,匠心教研,创新课程精品化,春风化雨,立德树人,这是教师刘燕始终坚守的教学境界。即使观遍教育百态,体味五味杂陈,仍旧坚持教育报国,使我所思良多。听罢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代表们关于教育的发言,“分数”已不再是新时代评价学生之唯一标准,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才能真正培育祖国的花朵。


在路上,时刻把握现代教育思想。十九大报告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令我热血澎湃,常使我忆起报考师范大学的初心。课上,每每感知前辈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伟大情怀和思想,我便不由顿悟,在普通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应该在青春之路上紧跟时代浪潮,吸纳前辈之思想,摸索现代之理念,筑起新时代教育变革的堡垒,让每一片“绿叶”都享受到新鲜血液的滋养,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才应是我的青春,奔放而不张扬,轰轰烈烈却不失奋进的力量,恰到好处地在路上,正如恰到好处的热爱,惟愿目之所及,心之所向,步履不停,与时代同行。


我永远在路上!(本文获第二届“红烛杯”师范生写作大赛特等奖)


  (作者系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9级公费师范生)


上一篇:在漠北击节而歌 ——做灵魂的掌灯人

师大首页 | 学校办公室 | 宣传部 | 红烛网 | 图书馆 | 为学网 | 后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