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管理平台 | 点击收藏 | 设为主页
《陕西师大报》总第642期 八版:八版副刊 返回目录

在漠北击节而歌 ——做灵魂的掌灯人

2021-06-17 18:00:10
来源:本报讯
作者:施文慧


小城的山依旧被天空渲染出通透的湛蓝,山尖起起伏伏的是依偎的雪。


我生于斯长于斯,很少见过走出去的青年人回归小城的怀抱。非是他们不恋乡,不过是远方浪漫多情,生活如此。可我爱极了这座城镇,坐上公交车不过几分钟的路程,便可以和司机从人情冷暖唠到儿女家常;走在街上几步便会遇到一个熟人,拍肩寒暄再掏出刚买的小橘子塞给旁边眼睛亮亮的小孩;想出去游玩便一路向南直达祁连山,到青海地界喝上一碗酥油茶,高原烈风呼啸,心亦通透。我心系漠北星河,又热爱老师们将文学和浪漫倾囊相授的模样,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师大的学子亦是。


在我的学海生涯中,总是偏爱传授文学的老师。小城没有高深学问,可我却鲜明地将老师划为两种。年轻的老师们上课悠闲而新颖,兴味盎然,让人回想无穷。而那已然有了岁数的老先生上课又是另一番滋味,带着乡音读自己在闲暇时刻随手作的诗赋,或浅吟低唱,或慷慨激荡。老先生们上的课往往是不同学科的交流,你可以看到地理课上由“却话巴山夜雨时”讲到当时诗人的浩荡一身,亦可以领略语文课上万千儿女捐躯赴国难的慷慨。先生们讲当年饥荒饿殍无数,情动之处潸然泪下;讲那每日清晨河边总有老先生击节而歌,豪迈洒脱,抚掌大笑;讲方孝孺一身浩气,百年后为他洒泪的模样。正因我看过,所以我也想如此,想把自己热爱的生活讲给漠北的这座城,传承老先生们的精神,延续这里不同于江南的浪漫,让他们依旧可以击节而歌。


很少有人能明白甘肃很多高中的教学是如何沉闷又带着天性的率真。老师们致力于用严格的学习送一代又一代孩子出去找寻未来。我曾与高中老师细细探讨,我告诉他,我想如他们一般在三尺讲台上讲一个个传奇,但我又十分希冀后辈不再像我们这一辈:忙忙碌碌却又不知为何到大学接受新的未来。很多人在西北这片地方,在无数个小城试图让漠北的孩子重感文学的灵魂,我亦不例外。正如基汀老师所说:“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浪漫、美丽、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我想“红烛”出自那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吧,如此美好的寓意,若没有文学的浇灌,没有诗性的灵魂,该有多可惜。


我曾无数次设想自己成为一位教师的模样,我想必然是热忱又欣喜。我来到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这里的老师和小城的老师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我曾在图书馆有幸拜读一些关于教学的书籍,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理念设计,读完后我才恍然大悟,在课堂上击节而歌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还有技巧与方法,一堂课,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还有全身心的参与。我便细细观察大学教授的授课方式,颇有所得。程世和教授语气顿挫昂扬,授课时引经据典,更喜欢层层剖析让我们自己去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牟利锋教授则将一个个传奇人物延伸拓展,一个故事便是一个人生。这些,那些,都是我们可以用在漠北小城的方法,我一一记在心里,并在无数个日夜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样子,常常为之欣喜不已。


我们都知道语文提升的困难,也清楚语文的关键不过是在于腹有诗书。我无比希望有一天,我带着学生走在漠北的田野里、走在旷原,去念诗、去击节而歌、去将灵魂升华,那将是怎样的体验啊,有诗意、有豪情。


我步入师大,我选择教书,是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以免当我垂垂老矣,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教育不是千篇一律,亦不是如今大部分的功利,是让孩子们向外探索,向内求索,让孩子们明白‘我是谁’。”是啊,漠北的孩子,就应该在雪山下击节而歌,让诗意充满灵魂,如千百年前的太白,而我的理想,我的未来,便是做他们前行路上的掌灯人,让文学充盈他们的生命。


(本文获第二届“红烛杯”师范生写作大赛特等奖)


(作者系文学院2020级公费师范生)




下一篇:青春正当时 我们在路上

师大首页 | 学校办公室 | 宣传部 | 红烛网 | 图书馆 | 为学网 | 后勤集团